• 11阅读
  • 0回复

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4
第9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
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如何认识与促进社会主义在中国更全面、更成熟的发展,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课题。为此,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于年前在张家界联合召开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问题”研讨会。与会的一百三十多名理论工作者及党政干部结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联系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代表们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争取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六年来,在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掀起了以改革开放为主导特征的经济建设高潮,社会生产力重新获得解放并取得迅猛的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要求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全方位地促进社会进步。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上关于十二个关系的重要讲话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辩证法,既体现社会主义的共性,又体现中国特色的个性;既体现全面性,又体现针对性;既体现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又体现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全面发展,避免畸形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代表们认为,经济建设是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则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思想道德和经济并不能完全自发协调,两个文明一起抓,既是社会主义的历史创造,又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极具战略眼光的重大部署,是预计到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需要有政治、思想、文化的建设与之相配套的。
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代表们认为,社会全面进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九年就指出,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思想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体格局的正确分析,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要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进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代表们还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问题。如: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防止两极分化,是坚持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重要内涵,五中全会的《建议》坚持了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对此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社会主义追求的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加紧研究政治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反腐败即是其中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康绍邦黄风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