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几多欢乐几多愁——谈我国白酒的生产与消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4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热点透析

  几多欢乐几多愁
——谈我国白酒的生产与消费
艾月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白酒生产扶摇直上,年产量从1980年的215万吨增长到现在的600多万吨。增速之快,消量之大,堪称“世界之最”。据了解,目前我国白酒市场供大于求。这里除少数几个名牌产品畅销外,大多数酒因质差价高而滞销积压。因此,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扶优汰劣,倡导文明消费势在必行。
酒厂过多耗粮惊人
白酒生产如此“突飞猛进”,是喜?是忧?是功?是过?诚然,酿酒业给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税收。据税务部门介绍:除卷烟外,白酒是我国第二大高税产品,每生产销售100元白酒,要交税50元左右。目前,我国各地已普遍实行了财政包干制,地方税收的多少,直接与地方利益挂钩,多收多留,因而极大地刺激了高利润高税额的白酒生产。有的地方公开称“当好县长,先办酒厂。”有的地方一个县就办了数十个酒厂。据统计,全国现有大大小小的白酒生产厂3万余家,其中大多数是规模小,技术设备差,加工工艺落后的杂牌小厂。这些沿用作坊工艺进行加工生产的小酒厂,每生产1吨白酒要耗去4吨粮食,比国有专业厂多消耗粮40%,而且产品质量较低。酒厂的重复建设,占用了大量资金,浪费了人力和设备,全国一年用于白酒酿造耗掉的粮食1350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3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近几年来,耗粮多的高度白酒产量虽然有所减少,但耗粮总数依然可观。
“白酒大战”不择手段
白酒生产的不断“升温”,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需求,从而酿成了“白酒大战”。
据有关部门调查,许多小酒厂为大量倾销自己的劣质白酒,不仅采取了扩大“回扣”、送“红包”等办法,而且贴制假冒名牌商标蒙骗顾客。四川宜宾地区公安处、工商局破获的那起全国罕见的假冒五粮液、尖庄商标及盗盖案件,一次收缴假冒商标和防盗盖109万多套。如果这批假商标流上市场,将使消费者蒙受巨大的损失。
在“白酒大战”中,一些厂家还不惜“血本”买“名牌”。在一次全国白酒评比会上,竟发现参评的362种白酒中,有28种白酒擅用他人注册商标、23种违反酒类商标管理的有关规定、20种白酒冒用名优称号。一些参评的厂家为了买“名”,不惜投十万八万“会务费”,结果,白酒评比会搞得不好,最后,国家技术监督局不得不宣布这次评比无效。
规范管理迫在眉睫
我国白酒生产年耗粮1350万吨,其中因管理不善,酿造技术等因素造成的多耗粮食约在250多万吨。世人皆知,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宝中宝,对于12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是何等的重要。为了节约粮食,降低造酒粮耗,我国已开始在白酒行业中贯彻落实“四个转变”的生产政策:即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一些国有白酒厂也开始开发了耗粮低的低度系列白酒。增加30至40度优质低度白酒的生产,不仅大幅度节约了粮食,还可缓解名优酒供应紧张的状况。在生产加工中推广使用液态酿造技术,可使每吨白酒耗粮从2.6吨降到1.7吨,比用固态法生产白酒每吨节粮40%。因此,大力推广液态白酒生产比例,发挥液态法机械化程度高、出酒率高的优势,是实现规模生产经营,降低粮耗的关键。在提高优质白酒生产的同时,控制和关闭质次价高、耗粮多、出酒率低的杂牌白酒生产势在必行。开发果酒、啤酒生产,使酒类市场走上资源合理开发,原料综合利用的良性发展。
改变习惯文明饮酒
中国人饮酒习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琼浆玉液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幸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过忧伤和痛苦。
近些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增多,究其原因,大多与长期过度饮酒有关。据卫生部对华北地区心血管病患者的一次调查,临床心血管病患者中,63%有长期饮酒史,在死亡的心血管病者中,81%是性情暴躁的纵酒者。另有山东安丘市妇幼保健站的一份材料表明,50%以上的低能儿的父亲是酗酒者。转变低能儿智商,虽然后天的作用有所效果,但进展艰难,不尽如人意。
因为喝酒助长了铺张浪费的吃喝风,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正确引导消费,提倡文明饮酒是十分必要的。
如今,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大中城市,人们开始从营养保健考虑,选用低度白酒和有滋补功效的药酒,含酒精量在28—45度的优质白酒销量上升。在一些聚会的场合,人们也不再像过去一样大喝狂饮,而是随意适度饮用。越来越多的人对营养可口的果酒、饮料更感兴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