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何以不认南丰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2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经济茶座

  何以不认南丰桔
莫新元
今年春节是回江西过的。南昌市街头的水果摊上,到处是卖南丰桔子的。那桔子看上去就喜人,浅黄的薄皮,玲珑小巧的个头,显然是正宗的“血统”。吃上一口,肉细汁多无核,浓浓的甜味中略带点儿微酸,令人清心爽口。临回北京时,想买一些带上,又怕遇上赝品,家人说,放心,哪个摊都一样。南昌人还真有口福。
前些年,北京街头也尽是卖南丰桔子的。可是那桔子看上去有点像,吃起来却酸得让人无法接受,于是渐渐少有人问津了。这次回到北京后,见到北京的节日市场水果供应丰富,应有尽有,甚至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洋”水果也以其骄人的身价在果摊上招引顾客,可是偏偏没有南丰桔子,想来是把人酸怕了。
为什么北京人前两年吃的南丰桔子与如今南昌人吃的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呢?原来,1991年冬一场罕见的冻害,南丰县的桔树大部冻死,基本绝收。前两年北京市场上卖的,都是非南丰本地产的南丰桔子。据史书上记载,南丰桔子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自唐开元以来历代均被列为皇室贡品。南丰桔子种植并不困难,早在700年前日本就曾引种过,但是,南丰桔子对土壤、气候要求很严,离了那一亩三分地,难保其风味。这些年国内从南到北许多地方都引种了南丰桔子,但品味仍难达上乘,看来要改变“南桔北枳”这一古训,还不容易。
“南桔”、“北枳”,品味虽不同,但都是桔子。一年前,南丰县的一位同志来北京,见到满街的南丰桔子,哭笑不得,因为经过几年的努力,南丰县的桔树当年好不容易刚刚结果,全县不过三万吨左右。这真是“假做真时真亦假”,吃了“北枳”,不认“南桔”了。
怎样让北方人重识南丰桔?笔者去年曾以“南桔北枳话南丰”为题,对南丰桔子的经营问题发了一番议论。水果不同于工业品,没有严格精确的质量标准,也没有什么专利保护、商标侵权,而且大都由小商小贩在街头上搓堆儿卖,能“先尝后买”,就很不错了。水果这东西还无所谓真假,我引种的是南丰桔子,谁能说不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粗放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吸引消费者了。真正的好水果,不能搓堆儿卖;搓堆儿卖的,必然导致“南桔”“北枳”不分。去年夏季,北京大兴的西瓜个个贴上了商标;寿光的无公害蔬菜,如今也添上了包装箱,这些都有利于扩大销售,是可喜的进步。
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提出,使这个问题更加明朗了。优质、名贵的瓜果蔬菜,种植可以分散在千家万户,但是经营必须得集约化、企业化。经营的产品不仅要有商标,还要有不同规格、档次的销售包装,包装上要注明企业的名称,以企业的声誉来保证产品的品质。南丰桔子若想重返北京市场,应该尝试新的路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