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神户无处不见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2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海员生活

  神户无处不见海
王玉梅
阳春三月,我们乘首航的“燕京”轮,从华夏津门来到了东瀛列岛的海上门户——神户。
夜幕下的神户港,给我们留下了初到的第一个印象。从岸边延伸到锚地的防波堤好像伸出的手臂,拥抱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船舶,不知疲倦的航标灯眨着眼睛,忽闪忽闪地为夜航船只迎来送往。不夜的人工岛上的灯火,使人联想起日本影视歌星山口百惠唱过的一首歌:“在这月夜的海上,我们乘坐小船追赶月亮,是谁揭开天幕,渐渐现出了神秘的殿堂……”当车轮般的红日跳出海面,我们才发现神户这神秘的殿堂无处不见海。市区街道紧挨着海岸线而推进,高架的铁路、公路像金丝银线,把六甲山、人工岛和港口兵库突堤、中突堤、新港突堤等一颗颗神户“珍珠”串连起来,使人们不论站在哪个方位看神户,都能领略到它倚山傍海的气魄。即便在那连绵起伏的六甲山坡上,也能看到与海有关联的标志:巨大的海锚和神户港的符号。
日本朋友告诉我们,这是为了纪念神户开港120周年而用绿树精心栽种出来的。在神户,仿佛有一个惯例,每逢各国贵宾来访,东道主都要首先请客人乘坐“大和田”号游艇出海观赏海湾全貌。我们也有幸乘坐了英国查尔斯王子等贵宾乘过的这艘游艇,分享到了一枚精致的神户港钥匙纪念品。我们忽然觉得好像得到了一把钥匙,在开启神户发达的大门……
我们虽然也来自沿海大城市,可与神户人接触后如梦方醒,我们的海洋意识太淡薄了。当我们参观神户海洋博物馆和水族馆时,受到了更深的触动。与其说我们看到的是海、港、船和海洋生物的古往今来,不如说我们是在读一本关于神户的昨日、今日、明日的百科全书。
走进博物馆的正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面墙上整幅大型石刻壁雕,几乎容纳了古代的、现代的、未来的各种航船模型,仿佛使人一下子就走进了航海史的时间隧道。大厅中央,透明的圆柱形玻璃罩中摆着一台旋转着的大约由四万颗珍珠镶嵌而成的帆船模型,帆是银制的,五光十色的钻石点缀其间,造价大约三亿日元。这就是1868年神户港开港时的第一条帆船的模型。正是因为有了这第一条,才有今日神户港年入港船舶8.8万多艘次、吞吐量2.6亿多万吨的辉煌业绩。主展室内还展出了开港初期简陋的码头和造船场地模型,包括人们的起居生活方式,以及随港口发展而发生的变化,都有实物,照片和文字说明。尤其是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船,如我国唐代的“遣唐使”船,意大利威尼斯的新娘船、夏威夷的独木舟……这一切都在生动地告诉参观者:如果没有港没有船,神户还是百年前与世隔绝的穷乡僻野。
博物馆的未来展示室仿佛是专为儿童开辟的海洋乐园,设有海底探险的科幻装置,小朋友可以在这里操舵航行,遨游未来的海底城市。水族馆内的海豚戏水表演,更是引人入胜。海之恋、海之魂,就在这寓教于乐中溶进了下一代的脑海。
归船返航的时间快要到了,我们沿着码头匆匆而行,三宫商业街琳琅满目的商品、农业公园的烤牛排野餐、街头数不清的超豪华小轿车以及不用锁的摩托、自行车……都在我们的脑海中一一闪现,但真正让我们欣赏钦佩的,是神户人的“海洋意识”。回首翘望,那高高耸立象征神户的红色铁锚和海洋博物馆上方白色船型网架正在夕阳中交相辉映,那抽象的红帆白船在形象地显示:神户就像一艘航船,驶进了世界经济强国的港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