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调料虽小也须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2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调料虽小也须搏
王芙蓉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美食大国,掺和进菜肴食品中的调料也是形形色色、品种颇多。然而,只要消费者稍一留心,就会发现——
调料:国货难敌洋货。商场里琳琅满目的调料货架被各种进口调料占据,而且位置显眼。北京有的商场干脆只卖外国货,十几种调料中无一国产。
外国货不管是大宗还是小件,都十分讲究外包装,让人一眼看上去就喜爱。而国产调料绝大部分是用塑料袋装的,酱料包装瓶又多为较薄且易碎的玻璃瓶,稍不小心,封得不严实的胶瓶盖就被碰掉下来,调料溢得满处都是。一位买者的看法是:“其实差不多的东西,看上去却好像比人家落后了一代。”那么,面对洋货的汹涌之势,国货有点什么招数呢?
低价格:中国调料的抵挡之招。就调料的质地、口味而言,国产调料对国人还是有吸引力的,菜市上的且不说,中低档商场中仍是以国产和合资的为主。进口调料的价格在4.5元至30元不等,而国产的最便宜价码只有2元左右,最高价也不上20元。一位推着孩子购物的妇女在调料架上左挑右选,最后挑中了重庆产的火锅底料“重庆小天鹅”和西安产的“阿香婆”。“为什么不买进口的?”她回答说:“进口的太贵。这两种调料还不错。”
据商场售货员们介绍,如今买进口、合资调料的人越来越多,若不是国产的价格很便宜,恐怕调料市场要全被合资、进口的霸占了。
厂家:亡羊补牢犹未晚。虽然有些商家对经营进口调料情有独钟,也有不少消费者对进口调料厚爱有加,但就目前的情形而言,进口调料一统天下只是少数地区的大商场或少数家庭的事,中小城市和市郊,国产调料仍是主流商品。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也可能有朝一日,人们不会很在乎调料价钱。据行家分析,目前涌进中国市场的调料能够占一席之地,精美的包装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国外的调料厂商瞄准了中国家庭烹饪中的潜在变革,瞄准了一批刚刚富裕起来的人们,从方便生活出发,调料适应性强,既可作为加工菜肴的“料”,又可直接用以佐餐或当作一道小菜。
中国人多,消费水平参差不齐,调料市场仅有价格便宜档次低的产品是不够的。几十年的产品一成不变,腻了人的口味。为了和洋调料争夺更多的消费者,国产调料应当在产品多样化开发和包装精美等方面进一步下一番功夫,多多琢磨消费者想在锅里放什么,碗里盛什么。这是消费者对国产调料厂家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