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山村领头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2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山村领头雁
古国凡周亚非
河南省“平顶山市小康示范村”——卫东区东高皇乡观上村过去是一个穷得出了名的山村。近几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李保成的带领下,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村民称李保成是“群众的好支书,山村的领头雁”。
1982年仲夏,观上村党支部老支书不幸病逝。全村党员选举李保成担任了村支书。
横亘在李保成面前的第一难,是解决村民的贫困。李保成反复思索着一个新的问题:泥土里刨食,收获毕竟有限。要使乡亲们过上小康日子,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他和支委一班人不失时机地把注意力转向了兴建村办企业。
观上村周围有七八个人称“兔子不拉屎”的土荒坡,精明的李保成却视其为发展村办企业的“风水宝地”,决定在这里兴建砖瓦厂。村里资金不足,他们就制定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借鸡下蛋”。先后与偃师、襄县、郏县等地投资者合作,兴建了4座砖厂。第一批砖厂投产见效后,又带动第二批、第三批砖厂拔地而起。短短7年,建起18座砖厂,年产机砖1.2亿块,总产值75万元。砖窑业的兴盛,不仅安排本村及邻村劳力800多人,还吸引外地1300多人前来务工。与此同时,村里运输也火爆起来,各种运输车辆发展到268部。仅砖窑业、运输业两项,村里每年就收入190多万元。
为把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他多方收集信息,经过认真考察论证,决定在村外山坡上建一座现代化养鸡场。
养鸡场的创办成功后,从1991年开始,全村又相继建起钢窗厂、预制厂、建材公司等多个新企业,使村办集体企业增加到24个,年总产值达2639万元。与此同时,养鱼、养猪等养殖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982年的150元,增加到1995年的1800多元。
李保成常说:“当干部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疾苦,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李保成还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计划生育工作,在观上村一直开展得很顺利,1983年以来,年年受到省、市、区的表彰。原因何在?主要是李保成带头执行政策,率先作了结扎手术。
“班长”的表率作用,带出了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