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人要勤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5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人要勤学
吴绮敏
在当前这个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形的压力。今年伊始,著名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宣布缩小其从业队伍规模的13%,即在今后3年裁减4万员工,其中在今年内即计划裁员2.8万人。这个消息在美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都产生了震动,引起纷纷议论。数万人被淘汰,原因复杂。其中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是,人们如何利用自身的知识积累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赢得新机遇,将是一大挑战。
这实际上就是当代社会适者生存的问题。那些支持如今时兴的“胜者全得”理论的经济学家会说,在就业机会从制造业转到服务业的变化中,对员工能力的供求关系也在变化。今天的劳工市场以不同的方式来平衡供求关系,但无论哪些方式,均有利于能者。能力的小小差别,都或许会影响到就业与求职。因此,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去适应工作需求。
这番分析引发的是另一个课题——人们如何适应环境与自我调整。教育学家的回答是,在今天乃至可以预见的未来,世界要求人们必须在整个工作生命期间勤于学习。在严峻的劳务市场竞争中,那些仅满足于过去所学知识得过且过的人,处境将越来越困难。
由此可见,在全球经济、科技竞争水平日益提高的时代,人们如果不努力学习进取,就有可能落伍。中国古人曾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道出了学无止境的哲理。今日西方教育家则断言:“不提高就死亡”。可见勤学是多么重要和紧迫。
长期以来,就业机会已从不大需要技巧和简单重复的工作转向需要进行判断、分析,需要有创造力或需要掌握复杂技巧的工作。要胜任这些工作,首先应具备必要的素质。显然,这些素质不可能仅仅来自于学校生涯。笔者曾有机会受教于几位英国报界的老前辈,他们不但在几十年的新闻工作中成绩斐然,而且对先进技术的掌握与熟练程度也令人十分钦佩。这样的人,即便是在退休之后仍然广受社会欢迎。他们中有的虽已年逾七旬,还常被邀请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传授办报经验。
今天,新事物、新课题、新挑战不断涌现,要适应新形势,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注重更新知识。
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所指出,在这个发展迅速和充满竞争的世界中,过去的成就并不保证今后一定会事事成功;终生学习的概念正日益渗入教育学的核心思想。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