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决策出效益——福建莆田市副市长杨鹏飞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6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决策出效益
——福建莆田市副市长杨鹏飞访谈录
本报记者江宝章
杨鹏飞,43岁,农民子弟,师专毕业,雅好文学。当过村记工员、大队支书、区委副书记、团地委书记等职。1990年后任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区长,现任莆田市副市长兼涵江区委书记。
涵江这地方奇特,历史上曾是福建四大名镇之一。30年代,上海、厦门被日军封锁,涵江一度成为福建对外贸易重镇,行商坐贾,百货云集,有“小上海”之誉;但后来却衰落了。1984年涵江建区,可直到1990年,涵江的国民生产总值才2亿多元,全部家当只有两家百来号人且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而商业也早已失去往昔作为沿海南北货物集散地的风采。这与涵江地处福建经济主动脉——福厦线中部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涵江要急起直追、后来居上,首先要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涵江的经济结构难以大规模发展公有制经济,政府拿不出钱,就是向银行贷款也找不到一家有资格担保的企业。在认清这个现实以后,1992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制定了多项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几年间民营企业就冒出了数千家,其中几百家已有相当规模,并形成了鞋革、电子、服装、玩具、鳗鱼养殖等五大地方支柱产业,而政府却没有投一分钱,经济一下子就活了。
涵江的优势是它在历史上形成的商业地位以及便捷的交通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涵江的小商店如雨后春笋。这些小商业在给涵江经济带来生机的同时,也暴露了管理混乱、经营难上档次、规模等问题。根据市场和经营者的要求,去年我们因势利导,在福厦线旁建起了一座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城。这座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的批发城,政府不拨一分钱,银行不贷一分款,1.3亿元资金全部由个体户、私营企业者和联合体集资建设。300多家客商迁入商城,形成了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商品批发中心,营业额比零散经营翻了一番,商家高兴,政府也满意。
决策出效益。涵江这几年如果照搬条条框框,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局面,政府也拿不出那样大的发展资金。当然,正确的决策来自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唯书、只唯实,做到这一点很难,却很重要。去年,涵江的民营经济产值已近50亿元,经济总量比“八五”初期翻了3番多。16公里长的二环水泥路的建成,使涵江的面积从建区时的1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6平方公里,一座新兴的城市已经挣脱了古镇的旧壳,出现在美丽的湄州湾畔。(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