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一年前生猪价格跌入低谷,使养猪农民收入大减,但他们紧咬牙关,等待价格回升。然而,潮落未见潮涨时,近来生猪产区肉猪、仔猪价格仍在下滑——猪市的困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8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产品市场波动透析③

一年前生猪价格跌入低谷,使养猪农民收入大减,但他们紧咬牙关,等待价格回升。然而,潮落未见潮涨时,近来生猪产区肉猪、仔猪价格仍在下滑——
猪市的困惑
王康道
元旦、春节两大节日市场,本应是生猪购销的旺季,往年一到这时,生猪价格便会出现上扬,而今年却呈下滑的反常态势。在江苏生猪产区盐城市,元月上旬生猪收购价仅有6.60元/公斤。据江苏省食品公司及畜牧局的分析,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过于求,春节市场全省生猪的上市比上年至少增加100万头,而随着人们消费肉食结构的“多元化”,同期的猪肉需求量却在下降。看来,生猪价格在近期内难以交上“好运”。
回眸去年3、4月间,生猪市场出现的价格暴跌几乎遍及全国,此间有些地方农民每出栏一头肉猪竟比上年底少收入260元甚至更多。面对猪价的如此“落差”,农民并非一轰而下,而是沉住气“坚持一下”,以期市场走俏时得到弥补,从而使生猪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但是,下半年猪价并不景气,生产者依旧是效益平平。有关资料显示,去年下半年养猪成本在上半年迅速上升的基础上继续攀升,农户散养生猪每头总生产成本上升到801.52元,比上半年增加84.14元,比1994年增加165.24元,另一方面,生猪价格回升乏力,年底时猪粮比价(粮食按玉米价格计算)仅为1∶4.6。去年秋后一些地区还出现了“新一轮”的猪价下跌,江苏省从9月中旬的7.80元/公斤降至12月初的7元/公斤,部分地方甚至出现5.60元/公斤的亏本价。
伴随肉猪价格的一波三折和低位徘徊,一些地方仔猪价格直线下跌的态势也纷至沓来。目前盐城农村仔猪价格仅7元/公斤,比去年9月份下降23%,比前年居高时的价格下降56%,其下降幅度分别高出同比猪价下跌14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仔猪价格暴跌令人担忧。人们不会忘记,1993年初也曾有过饲料价格上涨,生猪价格下跌,农民出售一头生猪减收70元的反差现象,由于当时缺乏有效措施加以协调,很快反应到仔猪不值钱,母猪遭滥宰上,在江苏某市有个村的4个“小刀手”曾创下了一个下午杀掉104头母猪的“记录”。接着带来了恶性循环——母猪减少了,仔猪接不上茬,生猪生产出现了“滑坡”。
虽然,由猪价下跌引发的仔猪价格暴跌,目前还未导致农民随意淘汰母猪的连琐反应。但是,建立健康有序的生猪产销机制已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第一,应从宏观职能上,加强生猪的总量指导。去年生猪市场与价格形态的骤然转换已经超出了我国生猪业健康发展的承受能力。这表明生猪产销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调节,让农民自己去看风使舵。否则,难以跳出“多了砍,少了喊,多时意味着少,少时意味着多”的怪圈。因此,保持生猪产销衔接,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一方面,要强化供求的计划指导。另一方面,要搞好地区间的协调平衡。通过开展产前的直接订货活动,让农民有计划地安排生猪生产。
第二,从经营机制上,净化市场的购销秩序。如果说去年农民卖的是“廉价猪”,而消费者并非都买到了“便宜肉”。去年12月初,江苏省统货猪肉的平均价格约为14元/公斤,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猪肉的批零价差达到1∶1.79,而上年为1∶1.71,可见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实惠,而得到的只是中间环节,主要是“小刀手”。“小刀手”经营生猪,在猪少时采取抬价抢购,容易形成假需求信息,猪多时则压价,从中盘剥养猪农民的利益。因此,需按照“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方针,以规范和净化生猪购销秩序。
第三,从内涵挖潜上,培植养猪的经济效益。发展生猪生产,推进效益增长方式转变,依靠科技进步、走内涵挖潜之路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各级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应帮助农民改良生猪品种,积极引进和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瘦肉型”生猪,同时指导农民全面运用配合饲料和快速养猪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