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郭达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07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郭达二三事
李文启
我和郭达的相识是在一九八八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剧组,自此以后我们才有了较多的交往,与他相交越深,我越发觉得他不仅艺精而且人好。
每次和郭达一起创作排练总是很愉快的。有郭达必有蔡明,在小品圈里我们三人合作的次数是比较多的,如《婚姻介绍所》、《无事生非》、《追星族》等等。每次一到剧组驻地,我们三人似乎都有各自固定的形态:蔡明进屋一甩包,首先歪倒在床上,看似慵懒,脑子却没闲着,鬼精灵的她不时迸出个点子,惹得我们哈哈大笑;我坐在沙发椅上,皱着眉头,满脸悲剧表情地琢磨着喜剧,一句一句地推敲着台词儿和“包袱儿”;这时郭达便主动坐在写字台前,拔出笔铺开纸准备记录。看着我和蔡明都很悠闲的样子,不时自嘲地嘟囔一句:“唉,我容易吗!”每次我们不管是接到一个现成的剧本或是自己创作,总是这样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改写一遍或几遍,我们把这个痛苦而愉快的过程叫“坐月子”。郭达的记录是极其认真的,一字一句从不轻易落笔,都要在他的脑子里转几个圈,再得到我们的共认才工整地写在纸上。有时我们认为可以了,他认为不行,则来一句陕西话:“别往过混!”他边记录边想点子,难免不理想,这时总会听到蔡明一连串的毫不留情的否定:“什么破包袱儿,没意思,没意思!”郭达从不恼怒,这个不行再想新的。这样说别以为郭达“笨”,他的台词处理和表演常常出奇制胜,令人捧腹。在小品《追星族》里,他一边无奈而痛苦地唱着“为什么,为什么”,一边转身欲走,突然一个挫步,倒背起双手按着歌曲节奏大踏步走下场去的结尾,就是他绝妙的创造。这个结尾曾得到评论家的高度赞许,说这个结尾使《追星族》得到了升华。郭达常跟我说:“小品虽小,却不能小看,有人看不起小品,咱自己不能看不起,咱不能糊弄观众。”
郭达在演艺圈里人缘好是出了名的,这在于他的诚恳、宽容、处处为别人着想。他不光在演艺圈里如此,在社会活动中也常常做出一些令人心灵震动和净化的举动。一九九五年的中央电视台“七一”晚会,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的女儿、正在大学就读的孔玲被请到了剧组。小孔到组第一天,剧组的倪萍、金越导演、蔡明、郭达和我,同小孔在一桌吃饭。我们几个人不时询问着孔玲家中的现状,而往日爱说爱笑的郭达话却不多,只是一个劲儿地为小孔夹菜,自己却很少吃什么。饭后我问他是否不舒服,他说:“这顿饭我确实没吃下去,不知为什么,我总想起孔繁森在西藏时的艰苦情景,看着眼前的饭菜总觉得对不起孔繁森。”说实话,那天剧组的饭菜只是工作用餐,并不十分丰盛。几天之后,剧组进入大播室,彩排前,郭达找到孔玲,向她提出“我想承担你上大学的全部费用,可以吗?”的请求,孔玲连忙摆手,郭达说:“我并不是出自同情或怜悯,我只是觉得我应该为你的家庭做点什么。”孔玲十分感谢郭达的一番诚意,但还是婉言谢绝了。事后郭达悻悻地说:“唉,人家不要。”大概就在不久后,团里征集希望工程捐款,郭达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一万元。
郭达有个幸福的家,十六岁的儿子长得十分聪明英俊,为了尽快提高他的外语水平,不久前,他把儿子送到英国学习。儿子离京前我去送行,带去了我的一幅涂鸦之作,写的是郑板桥的一首七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击万磨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郭达见了非常高兴,他说这首诗选得太好了,并把儿子叫到身边,要我当面向他儿子诠释并让儿子牢记诗意所在。闲谈中他不无遗憾地谈到这样一件事:为儿子做远行准备,四季衣物、学习用品自不可少,除此,郭达特意想到了要让儿子带一面大些的五星红旗,挂在寝室内。他要让儿子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祖国,不管走到天涯海角,也要牢记自己永远是一个中国人。自己孤身在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能给祖国抹黑。尽管他冒着酷暑领着儿子跑了几个商场,最终没有买到一面五星红旗,这使他十分遗憾。因此,他见到我的条幅总算是聊补心愿。
儿子走后不久,郭达买到了国旗,并托朋友带给了儿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