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津门文明第一哨——武警天津总队二支队四中队精神文明建设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08
第1版(要闻)
专栏:

  津门文明第一哨
——武警天津总队二支队四中队精神文明建设纪事
新华社记者谭道博本报记者严泉兴
离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还有很多天,许多单位就一拨拨地派人来到武警天津总队二支队四中队要复员战士。他们的理由惊人地一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新时期,单位需要精神文明素质高的官兵。
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整个历史新时期,四中队近几年认真落实军委主席江泽民关于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社会前列的指示,连队出战斗力,出人才,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展现出时代的新风采。最近,天津市委、市政府授予这个中队“津门文明第一哨”的光荣称号。
思想道德教育重在落实贵在坚持
70年代末,四中队从偏远的山沟奉令调入天津市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担任警卫任务。
不断走向繁荣的都市,向长期奋战在艰苦环境中的青年官兵展露出多彩的诱惑:小白楼商业街和劝业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好像有意在向一个月只有几元津贴费的战士示威。中队低矮的旧房同高层楼房、高档饭店、歌舞厅形成强烈反差。耳濡目染,青年战士也开始对社会变化流露出不知所措的迷茫。连队规定不许穿配发之外的鞋子,有的战士为了爱美就把皮鞋藏在挎包里带到街上再穿起来……
“我们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连队,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迎接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当时的一次连队支委会,开了整整两天。
“不断变化的社会新情况,在必然要打破那些已经不适应社会要求的约束规范的同时,也必然地要求重建一些新的社会规范,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意识。”
按照这样的思路,连队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很快制定出了一个后来被在全国广为流传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十二条》。官兵们以此规范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很快在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中把稳了自己的航向。
由此,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的数万名代表前来连队学习研讨。中央新闻媒介对这个规范作了突出的宣传,称赞他们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兴起之时,为全社会进行了“一次前瞻性的探索”。
1982年,上级领导机关把连队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兵。1984年,武警部队党委授予他们“精神文明先锋中队”荣誉称号。
四中队探索的脚步却没有就此停歇。老战士段士和因为没有当上班长而在工作中故意出难题:中队到总队去参加5公里越野对抗赛,按规定以最后跑到终点的战士的成绩为一个单位的成绩。段士和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却在本可以跑本班前几名的情况下,有意像竞走那样给单位闹了个倒数第一。战友们批评他,他理直气壮地质问大家:倒数第一就是不热爱党不热爱社会主义,就违反咱的道德规范了吗?
这个后来经常被大家提及的“段士和诘问”,就这样不断在新的层次上启发着官兵的思路;文明中队的思想道德规范建设也不断向具体化和可操作性靠近,又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开拓,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官兵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纳进了崭新天地。
1986年,党中央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后,他们立即把决议提出的培养“四有”新人定为落实规范的根本目标;1989年,他们又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内容在规范中进一步突出出来。因此,四中队官兵今天正在实行中的这类规范才既有《战士道德规范守则》,又有《干部文明带兵规定》;既有《官兵日常行为规范》,又有《哨兵文明执勤标准》和《后勤人员文明服务公约》,从而以十几个规范构筑起一个基层单位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大厦。在这些规范的拱盖下,他们又一项项地把规范细化为可以考查评定的具体标准,采用百分制的形式,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记分,最后再把这些考查同每个人的提职、晋衔、入党、入团、考学、转志愿兵及评选先进等挂钩,有效地促进着官兵的思想道德建设。
四中队官兵一步一个脚窝,用自己多年的实践为我们落实和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做建设和传播精神文明的先锋
几年前,寒冬里的一个星期天,四中队官兵像往常一样着装整齐,带着工具来到位于海河边的闹市中心,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人民群众学雷锋做好事。一个小伙子把没有气的自行车往战士跟前一推,几个战士就一齐动手给他干起来,补好车胎又给他打满了气。不料,小伙子从怀里掏出5元钱往地上一掷,说了句“以后少在这样的地方现眼啦”,就蹬车扬长而去。
年青的战士们从没遇到过这样尴尬的场面。但愣了一下之后,班长周立忠还是拣起钱飞快地追出三十多米远,放回小伙子的车筐里。
一股比冷风还要冰人的“寒流”,刺痛了青年官兵的心。一场大讨论在全中队热烈展开。官兵们从战士的义务谈到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谈到一个武警战士对于弘扬社会正气的责任,最后又把一个寒冷的“刺激”变成了一次坚定信念的激励。
大讨论之后,四中队的官兵们把位于闹市口的这个学雷锋服务点,正式命名为中队的“雷锋角”,并从那时一直坚持到现在。每一个休息日,官兵们都在那里举旗挂牌,大张旗鼓地为人民群众义务做好事,不论自然和社会的气候如何变化,始终没有停止过一次,致使这里很快成为闻名津门的一道社会风景线。
“武警部队的每一个窗口都直接面对着全社会”——也是在这次大讨论中,四中队的官兵明确了自己作为党和国家的“警卫员、勤务员、宣传员”所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坚定了要把自己的每个窗口都建成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强阵地的决心。
“三尺岗台,那是我们履行职责的神圣地方!”为了这份神圣,一茬茬的中队官兵,不停歇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中队官兵们苦练过硬本领,他们在仅有50平方米的院子里铺上30多吨沙子,训练时在上面摸爬滚打,下课后再把沙子堆起来走路。过往的群众说,只要看看那湿漉漉的沙子,就知道四中队官兵训练中流了多少汗!就靠着这样练出来的过硬本领,官兵们往岗台上一站便是津门的又一大景观。外宾从哨位前经过,官兵们英姿飒爽,“外语会话一百句”既标准又热情,一次次惊叹得他们直竖大拇指,连声赞叹“中国武警,OK!”中小学生们羡慕哨兵叔叔个个威武,一批又一批地前来观看学习。有一个号称“偷遍东北”的盗贼溜来天津,趁月黑风高之夜第一次出来“踩点”,就被中队一个入伍不久的新战士擒获。
“武警部队的每个窗口都面向着社会,武警的每一个官兵更应该自觉成为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四中队的官兵们以哨位为中心,把文明新风播撒到全市,辐射四面八方。闹市口的“雷锋角”巩固后,他们又积极参加了和平区的学雷锋一条街活动。中队的“雷锋班”十年前开始照顾驻地的三位孤残老人,如今更联合起周围群众,把照料孤老的工作做出了和平区,做到了全市,一些孤残老人甚至主动打电话,要求把自己作为中队官兵的照顾对象。排长李长富六年如一日地照顾驻地一位叫张凤仙的老大娘,六年中花了2000多元,却从未向任何人提起。中队还与十几所中、小学结对子搞共建,这些学校如今都成了学雷锋的先进单位。和平区有个名叫黄银生的社会青年,过去经常打架斗殴,几出几进派出所,一段时间内连父母都对他失去了信心。当时的中队指导员杜宏志听说后,主动找上门去做工作,从交朋友开始,给他讲法律知识和立身做人的道理。半年后,小黄终于开始有所觉悟,慢慢走上了正道。小伙子当了出租车司机后,中队的官兵依然真诚地帮助他,使他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坦直。现在,小黄已被天津市评为“信得过出租车司机”。像小黄这样的失足青年,四中队官兵仅在近年里就帮助教育好了七位。
谈起这一切,豪爽的天津群众无不称赞四中队的官兵“个个都是雷锋”。
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四中队的官兵们认为:“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规范更艰巨的任务,是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文明素质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的门前也一天天地“热闹”了起来。工厂调整结构或经营出了问题,工人们首先想起的靠山便是政府。农民的产品销售不畅,能解决问题的还是政府。邻里之间发生了矛盾,主持公道的自然也是政府。甚至夫妻俩闹离婚,都会来找人民政府诉说……
作为政府机关大门口的警卫战士,四中队的官兵又自然地成为了人民政府的代表。一些青年战士,经过一两个月的基本操练,站到这样的大门口还没体会到它的威严,马上就被接踵而来的上访群众问得面红耳赤。
现实就这样把年轻的官兵引进博大纷纭的社会大学。四中队党支部因势利导组织官兵开始了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理论素养的“主体工程”。他们以政府机关大门口反映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为需求和牵动,专门聘请市委宣传部领导等担任中队的“名誉指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来中队辅导大家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一些热点问题给官兵解惑释疑。在这同时,中队还请改革开放的先进单位——天磁公司的干部职工给大家现身说法,讲为什么必须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中队还经常组织官兵到天津改革开放的一些窗口去实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巨大威力,做到学习一篇著作,明白一个道理,弄清一个热点问题。
科学的理论武装了官兵的思想。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战士马正奎,第一次到市委大门口上哨,就被上访群众提出的几个政策性问题弄得张口结舌。这件事使他意识到,作为一个优秀武警战士,不仅要当好人民的警卫员和勤务员,还必须是一个称职的党和国家政策法令的宣传员。他找来马列、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和中央领导的讲话及有关文件汇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当兵第一年就写下了近十万字的读书笔记。从当地入伍的战士王汝涛的父亲被优化下岗后,一时想不通,就约了七八个下岗职工要来市政府讨个“说法”。小王听说后,晚上休息时间请假回到家,就给爸爸叔叔们讲起了改革劳动用工制度的好处,直说得他们口服心服,很快打消了上访的想法。小王又给他们出主意,让几个人合作开了一个食品店,收入比原来增加了一倍,高兴得这些老人逢人就说:“孩子们懂事明理,比我们强多了!”在这同时,官兵们在哨位上协助有关部门处理了数千起各类上访事件,每次都让群众渴了有水喝,累了有地方坐,想不通的有道理说服,有怨气的帮助找地方出。官兵们说,能为政府分点忧,能让群众明点理,不正是武警战士为国应尽的一份责任吗!
四中队始终把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提高官兵素质的主课。针对不同时期官兵在人生价值观上出现的倾向性问题,中队经常组织开展“为谁活着,怎样做人”、“让青春在哨位上闪光”、“金钱与岗台”、“军人的潇洒是什么?”等以树立革命理想为主线的教育和讨论,让官兵们读革命书,明大道理,从而自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部队建设的大目标,自觉把哨位作为实现理想的主阵地。多年来,入伍来到四中队的青年战士不论当初抱着什么样的想法,很快都能在这样的大熔炉里矫正自己的理想坐标,确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官兵文明素质,被四中队的官兵视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中队有句叫得很响的话:“入伍即上学,退伍即毕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常年开设有初中和高中文化补习班,请教师定期来上课。战士补习结业后,再依据个人的志愿进入其它中等专业的函授班。实行双休日后,中队开办的第一个法律中专班至今已有46名官兵拿到了国家认可的学历,现在仍有26名战士正在攻读中。此外,中队还有11名战士参加了文秘、新闻、财会等大专班的函授学习;一部分准备报考军校的班长骨干,正在紧张的迎考复习。最近几年,这里每年都有七八个优秀战士被军校录取。从河北入伍的战士李立国入伍前连小学也没有念完,入伍后很长一段时间家信都要请别人代写。参加中队的文化补习后,不仅很快能自写家信,后来还在省和市一级的报刊上发表了稿件,退伍回去后即被一家企业聘用了。战士窦宝江在中队通过两用人才的培训,提高了文化,掌握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退伍回乡后,他办起了一个瓜子加工厂,每年收入十几万元。走上致富路,他首先出资建起乡里第一个敬老院,让孤寡老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他说:“没有四中队的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所以,我不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像一个从四中队走出来的兵。”
良好的文明素质是一块块坚实的基础,支撑起了四中队高度精神文明的大厦。18年来,中队1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四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荣立集体一等功。(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赵红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