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再探庐山真面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23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回音崖

  再探庐山真面目
本报记者程曦
庐山在积极准备申领世界“护照”的当儿,不料被兜头泼了一瓢冷水。本报1月12日刊登了题为《庐山,你怎样整容》的记者见闻录,指出庐山整容中软件尚存在问题,令一些热爱庐山者为庐山能否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捏了一把汗。
3月4日,记者因参加庐山元宵笔会,暮投庐山大厦。此处服务员、管理员们彬彬有礼的服务态度、周到细致的服务质量使我感到诧异:谁说庐山旅游设施的软件不行?这样的服务才叫没说的。
第二天中午,笔者约了几位同伴,经迥龙路弯弯山道,散步到“三宝树”、“乌龙潭”、“黄龙潭”。心想可能会看到一些“插播镜头”,没曾想在拍照留影、观赏玩味中,没见半出“武打”场面,也没见那些乱收费的标语、告示。以前,三叠泉的那些标语、告示,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古典小说、戏文里剪径强盗常吆喝的“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
6日,游含鄱口、植物园、如琴湖、天桥、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岩。一路行来,无噪音乱耳,无垃圾污目,更无宰客的“大王”。这莫不就是那“原汁原味”、还了本来真面目的庐山?
当日我拜访了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张劻任。他热情而诚恳地说:“真要感谢贵报的批评,太及时了。见报后,我们专门去了三叠泉所在地海会镇,跟他们商谈怎样整治庐山,加强管理的问题。到如今我们一共清除了700多处有碍景观的乱收费标牌和经营性广告牌及建筑物,可以说,在庐山那些东西已不复存在了。”他还说:“我们首先要把管理局辖区内管好,至于管不到的地方,也要通过他们的上级主管部门解决。一定要维护庐山的整体形象。”听老张的口吻,似有难言之隐。
老张的难言之隐被管理局的一位干部说了出来。这位“庐山通”告诉记者:大庐山的概念包括302平方公里的范围,而庐山管理局实际只管辖48平方公里的范围,其余的风景名胜分别由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赛阳镇等管理。比如三叠泉的一叠二叠由管理局管,第三叠却由海会镇管。即使在4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中央、省内、部队驻山机构,还有卫生、农垦等系统的驻山单位,在管理上形成“割据”。据说,江西省人大正在审议省政府草拟的“庐山管理条例”,准备实行大庐山管理体制,这无疑是根本解决庐山管理问题的关键一着。
但愿该条例能早日出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