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窗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08
第4版(副刊)
专栏:一周一谈

  窗口
元也
我们把服务行业叫作窗口,是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个地方的文明素质、待客态度、精神风貌,也是因为它直接为群众生活服务。
说起窗口,我也想起服务行业的一种存在已久的真实窗口。开始是一扇小窗户,后来就是窗户上开一块空白,最后又成了一个小窟窿,仅仅能够伸进一支胳膊,粗胖些的还有困难。在售票这一行当中,这种窗口尤为普及。
当你要买票时,你必须站在大厅的外部或者屋檐下,而更多的时候干脆就立在露天,面对着一个黑洞,根本看不见售票员的面孔,瞧不到里面在干什么,有时甚至不知道是否有人在卖票,更别提什么微笑服务、文明用语、耐心解答、热情待客了。你要冲着窟窿大吼一声,或者用手放进去打个手势,才能表明你所需的东西和数额。我还看见有的窗口上端悬挂一个小喇叭,售票员在里面对着麦克风厉声喝问,顾客把脸贴在窗台上,用眼瞄准窗口慌忙应答。
我曾问过为什么要设这类窗口,答曰怕乱,怕挤,怕吵,怕闹。原因当然存在,但完全可以采取别样的方式解决,不一定非要与众隔绝,因为毕竟是窗里的人为顾客服务,而不是排队的人为窗里的人服务。
我在新建的上海博物馆,也看见每日有成千上万的人进进出出,然而这里的售票处就设在宽敞明亮的大厅左侧,服务人员微笑地面对你,帮助你购票,热情解答各种询问。我问一位服务员,不嫌烦吗?他说:人们到我们这里来,由上海博物馆了解悠久的中华文明,是我们的荣幸。买票已经增添了顾客的负担,带给他们麻烦,所以我们更应当热情地把他们请进来,帮助他们顺利参观,祝他们一路愉快。
我在各民航售票处,也没有看见旧式的窗口,这里不但能面对面,而且还有座可落,一步步地解决票务上的问题。在北京音乐厅,我发现过去大门外的小窗口不见了,售票处迁进了前厅,你不必担心寒冷、酷热、风尘,尽可安心买零票,预订票,旁边还有电话供联络。买票之后的你若有暇,还能在身后的架柜上,翻阅、购买文化书籍和音乐唱片。
我想,全国的服务业是不是都该把门窗完全敞开,全身心地迎候每位顾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