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贺龙精神永生——电视专题片《铁血春秋》拍摄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23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文化广场

  贺龙精神永生
——电视专题片《铁血春秋》拍摄纪实
孟晓云
彪炳青史的贺龙元帅,离开我们已经29年了。今逢100周年诞辰之际,11集电视专题片《铁血春秋》面世。这是一部成功之作,制作者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架起了一座后人理解革命前辈的桥梁。摄制组创作人员,历时一年多,循着贺龙与战友们的足迹,踏遍陕西、山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八省的山山水水,采访了100多个熟悉贺龙、敬仰贺龙的人物。正如他们自己所说:“我们不仅仅是用心血,简直是用生命来完成这部作品的。”
了解愈深,仰慕愈烈
刚迈入不惑之年的导演徐耿,因做电视剧《瞿秋白》的编剧和电影《豆蔻年华》的导演而名噪一时。加入《铁血春秋》摄制组后,他推掉了多部电影和电视剧的片约,全身心投入到浩繁的史料和艰辛的实地调查中。为了寻找到老百姓对红军只言片语的回忆,徐耿和摄制组登上海拔5000多米的康藏高原,来到当年红二、四方面军会师的原址甘孜,这里空气缺氧,经常喘不过气来。为了拍小河会议的遗址,摄制组一行驱车在陕北塬上跑了500多公里,在一个山沟里寻觅到靖边县的小河村。原址在陡峭的土崖上,下边是万丈深渊,需手脚并用才能攀登上去,这一切令他们体会到当年红军跋涉的艰辛。后期制作时,徐耿钻进总参招待所的一间小屋,像是着了魔,竟半年多没有出屋,生生坐烂了一把电脑椅。
徐耿说:“我对贺老总了解愈深,仰慕愈烈。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对党和领袖无限忠诚,胸怀博大,光明磊落,顾全大局,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无论是人格还是业绩,贺老总都当之无愧地、理所当然地名垂于中国的军事史册和革命史册上,他传奇般的人生,是留在这些史册上的神来之笔。”
“贺老总教我们怎样做人”
拍片的过程是受教育的过程,剪辑黄萃说,她活了36岁,没有拍《铁血春秋》一年流的泪多,因为贺老总的为人深深打动了她。制片秦晓华也有同样的感受,她告诉记者,从采访第一个人——贺帅的保健医生曾大夫开始,她就以泪洗面。那故事令她终生难忘:原来,有一个足球运动员退役后,不知怎么当了售票员,他心里很窝囊,提笔给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写了封信,贺龙读信后愤愤不平,把体委的干部找来,大发雷霆:一个运动员,他为国家哪怕踢了一天球,也是功臣,怎么能这样安排呢!我们应该管到底,你可以让他上体育学校呀,让他当教练呀,当处长,当局长,当体委主任!从此国家体委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退役的国家运动员都要认真安排。一个国家领导人,对一个素不相识的退役运动员真诚关怀使秦晓华深深地感动了,贺帅发脾气是真情流露,他所关怀的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命运和利益!
摄像师王小青有一句很精彩的话:“贺龙是一面镜子,我们拍片一年,也照了一年镜子,他是我们一生的镜子。”王小青肩扛摄像机,跟着摄制组走了几万里路,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贺老总那光辉、灿烂、伟大、悲壮的一生。他说,拍《铁血春秋》这部片子,没有什么名利可图,可我们都是心之所向,心之所愿。因为通过再现贺龙的形象,告诉了全世界和全中国,一个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自己也从贺帅那里学到了做人的根本。
录音杜小华说:“贺帅从一个小骡子客到一个元帅的一生,把我带进全新的感觉中,我一点一滴地贴近了贺龙,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共产党人。”由对贺龙的热爱升华到对共产党的热爱,片子完成后,杜小华作出了一个重要抉择,递交入党申请书,立志加入到布尔什维克的队伍中去。
他永在人民心中
随着镜头在昔日红色苏区和革命根据地的延伸,摄制组人员本已不平静的心灵愈发激荡起来。从举目可见的革命遗址和老乡口中近乎传说的描述,渐渐地给他们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画卷。在这些画卷中,时时都能感受到贺帅等老一辈革命者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感情。
在监利县的一个池塘边,他们看到了当年老乡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来的一块烈士碑,这不是一块冰冷的石板,它浸透了人民对革命的一腔忠诚;在桑植县“贺龙桥”,一位平日将贺龙的彩色照片揣在怀中的老农,见摄制组来了,便把照片拿出来紧紧地握在手中,虽然默默不语,但他那神情又分明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在鄂州,一个老搬运工人,回忆他孩提时代贺龙摸过他的脑袋,边说边流泪,就是这一面之交,他竟永世不忘;在兴山县,贺龙住过的窑洞前,房东的儿子讲诉着贺老总当年弹一下他的脑壳,给一块糖吃的故事……
令摄制组人员感慨丛生的还有两件事。一是在河北陈庄,他们看见一群中小学生列队而行,是到一座不起眼的烈士纪念碑举行纪念活动。这座纪念碑是老百姓为纪念贺龙用兵杰作——抗日敌后歼灭战而树立的,它竟奇迹般地创造了当地的一种民俗:每当有人婚丧嫁娶,或者青少年成长仪式,都会自发地到这里献上一束鲜花,说上几句真诚的心里话。另一是去浙江杭州,在第一集团军红一连和硬骨头六连的所见所闻。年轻的军人,纯洁、晶莹,有着共产党人的情操,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所表现出的震撼力,体现出贺老总的英魂仍在,他们以自己所在部队是从洪湖湘鄂西发展壮大起来的老部队而自豪。
从年轻军人的飒爽英姿中,从革命老区人民对贺帅的怀念中,从摄制组人员忘我的工作中,我们分明看到了贺龙精神在新一代人身上的延续,生生不息,一脉相承。战争年代,贺龙精神能指挥千军万马,和平年代,永生的贺龙精神同样可以呼唤万马千军。(附图片)
贺龙夫人薛明与摄制组工作人员在一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