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值得警觉的信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25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值得警觉的信号
天流
对于山坡乡和龙安桥镇两地的农民兄弟来说,市场真是翻手云,覆手雨。
山坡乡去年大旱,农民光抗旱每亩就花了80多元,保住了晚稻,图的是有个好报。可现在,除了有些个体户杀价收购外,居然少人问津。龙安桥镇去年也是大旱,为响应号召、为图好报,农民科学种田,把单产弄到300公斤。入春以来,却积压3000吨玉米。所以山坡乡的农民迷惑地问到:是不是又要“卖粮难”了?
粮食市场出现的这些现象,虽然不带普遍性,但却非常值得我们重视。据了解,今年开春,这一现象又有发展。一些地方市场粮价下跌,粮站关门谢客,白条再次出现。其实,这些在今年的有关会议上,包括刚刚闭幕的“两会”上,代表们私下明里已有反映。近来,笔者看稿编稿,此类来信、来稿也有增多趋势。联想以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购销中出现的情况,类似山坡乡和龙安桥镇“卖粮难”的信号,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切和警觉。
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产品市场,包括粮食市场出现一些波动,应属正常。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产供销环节中的相关主体经营行为有所调整,也可理解。问题在于,倘若目前粮食市场上出现的种种情况任其发展,影响不可低估。
主要的影响有两点:一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会不同程度受到挫伤;二是农民收入增速会受影响。前者很可能导致未来二三年中粮食生产再次出现徘徊,从而直接影响我国“九五”规划中的粮食增产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目标;后者不仅影响9亿农民的生活,也将使农村购买力停滞不前,从而难以扯动整个工业消费品市场。
面对局部地区粮食市场出现的情况,要做的事情很多。当务之急,是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政策,加紧调运粮食,积极准备资金,严肃收购纪律,必须把农民手里多余的粮食全部收购上来,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总的来说,目前国家的粮食储备不是多了,而是不足。此外,必须对我国的粮食供求现状有一个更准确的了解;对粮食进口和出口,有更科学的安排。同时,深化购销体制改革,以求得粮食生产和供应的“长治久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