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五个百分之百从哪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25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乡镇企业大世界

  五个百分之百从哪来?
伟建
在我国北方钢铁基地鞍山,一家不足800人的乡镇企业,在变化无常的钢铁市场中,以“出材率、定尺率、合格率、产销率、货款回收率”五项经济指标达到百分之百的业绩,令同行们为之赞叹。它就是辽宁鞍山市第二轧钢厂。
截至去年10月末,这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仅为9.26%,营业收入达1.7亿元,人均创利1.6万元,百元资产利润率为10.8元。该企业以占全国5.5%的生产能力,获得了近8.5%的市场份额。
向管理要效益
二轧厂是鞍山市旧堡区宁远镇的镇办集体企业。它的前身是个农机厂,1980年起转向轧钢生产。在二轧厂每一步发展中,都凝聚着他们向管理要效益的心血。在解决二期改造工程的投资时,他们算了这样一笔帐:二期改造工程需投入8000万元,若借贷,年利息将达1000万元以上。当时,企业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45天,年周转8次,而国有大中型企业资金周转期为172天,年仅能周转2次。这样一来,企业6000万元的流动资金便可相当于4亿元使用。
在日常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坚持按标准组织生产,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适当控制“负偏差轧制”,年多创收400多万元。
二轧厂在企业管理中,建立了区别于经济风险抵押金制度的经济责任抵押金制度。他们按照工作岗位和承担责任大小,划分5万元、2万元、1万元、0.5万元、0.3万元等5档,无论是厂长还是工人在应聘时先交经济责任抵押金,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学会做市场的主人
二轧目前能生产50多个品种、100多种规格的产品。一个轧钢企业为什么要搞这么多“花样”?二轧明白其中的滋味。每开发出一个新品便可给企业带来400万元的纯利;每年新产品形成的产值、利税占总产值、总利税的40%—50%。
二轧在设备上挖潜改造,物尽其力,生产大型轧钢厂的下线产品、中型轧钢厂的上线产品,使不等边角钢系列成为全国之最。大型、中型、小型材,在二轧一应俱全。
二轧能够做到“口口有吃”,还因为他们明白价格在市场中的平衡作用。“降价一步市场宽”。1994年,二轧12次降价,去年又降价7次,以全国最低价销售钢材,用价值规律调节销售,企业实现了薄利多销,冲出了“市场疲软”的怪圈。
二轧强化以资金回笼为中心的销售管理。企业的销售人员只有10名,他们不靠人多、不搞代销、不搞联销、不办公司、不设外地销售点。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在消化原料涨价中,用以弥补因涨价给用户带来的影响上。
理思路甩“包袱”
“低谷投入,高峰产出。”是二轧多年来甩掉资金压力“包袱”的得意之作。
二轧的经营者认为,每当行业市场的低谷时期,正是投资成本最低的时候,也正是企业内部改造、加“油”充“电”的最好时机。
1989年,二轧抓住治理整顿的机遇,投资1100万元,改造建设中型材生产线一期工程,1992年正式投产,当年就生产中型材4万吨,完成产值933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8200万元,收回全部投资,跻身当时国内30家生产中型材企业的行列。
二轧并没有沉醉在因市场过热所带来的“轧机一响,黄金万两”之中。在1993年,他们再次为企业充“电”加“油”,投资8000万元,建设中型材生产线二期工程,生产大型轧钢厂的下线、中型轧钢厂的上线大段面的工、糟、角钢。使产品的范围由过去的16个,扩大到50个,品种规格由过去的30种,增加到上百种。
把职工个人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原则,是二轧管理取胜的另一法宝。在二轧,职工每月的工资报酬与企业形成的效益挂钩,最低的500元,最高的3000元,医疗费、住房补助、退休金,按月支付。在二轧没有职工养老问题,没有职工住房矛盾,企业的经营者靠甩“包袱”,甩出了一个年中型材生产能力达40万吨,产值可达12亿元,利税可达2.5亿元的钢铁企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