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先行者——回忆陈云同志几件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25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先行者
——回忆陈云同志几件事
武衡
陈云同志逝世了,我深感万分悲痛。从此,我失去了一位良师和好领导。
尊重知识认真学习
我是1939年3月到延安的,被分配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当时陈云同志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兼中央青委书记,冯文彬同志是副书记,负责日常工作。陈云虽然不是经常在青委办公,但青年工作的方针、政策及重大活动是在他领导下进行的。当时延安对在职干部的学习抓得很紧,中央决定5月5日为“学习节”。陈云和李富春同志把中组部和中央青委的干部组织起来成立学习组,每周集体学习一次,认真讨论,平日则由各人抽时间自学,陈云每次都亲自主持小组会。开会前他首先询问每个同志:“你读了没有?”“读了几遍?”“有什么体会、认识或问题?”等等。对于陈云的询问,大家也都如实地回答,他自己也是如实地向小组汇报看了几遍、有什么心得和问题。学习会的讨论活泼、认真、热烈。对于同志们提出来的问题,陈云给予解答。散会前他又指定了下星期从第几页读到第几页。对于那些更加专门的问题,他就设法邀请专家来讲解。我记得,当时涉及哲学方面的问题,就请艾思奇讲过;涉及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请王学文讲;还请杨松、吴亮平等同志进行辅导……。
这种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党建理论,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干部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我真正系统地学习,并且懂得一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党建知识,就是在陈云同志的亲自领导和教诲下取得的。它对我后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科学大众化”
党中央为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促进边区工农业和国防建设,决定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1939年5月成立。到1939年底改为自然科学院,同时,筹备成立“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自然科学院的任务是培养边区急需科技人才;自然科学研究会则为边区科学技术人员共同学习和共同研究边区建设的科学技术问题,供边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实施。
1940年2月5日,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正式成立。毛泽东、陈云同志到会讲话。毛泽东同志的一句名言“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就是在这个会上说的。
陈云说:“科学要大众化,要在广大群众中开展科学的工作”,“自然科学界目前在边区的任务为进行研究发展边区已有的经济建设基础,这些工作大体上是会顺利发展的,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尽力支持,希望大家抱着不怕困难,绝不灰心的奋斗精神去进行自然科学事业。”(见《新中华报》1940年3月15日)。
在全国处于抗日救国战争的烈火中,在陕甘宁边区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地区,陈云说共产党对自然科学是重视的,对于自然科学家是尊重的,这是多么响亮的宣告。在党中央、边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陕甘宁边区仅有的300多位科学技术干部的努力下,边区的农业、工业、医药卫生、教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难以想象的进步,“科学大众化”,重视自然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思想及实践产生了巨大的效果,陈云不愧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先行者和带头人。
尊重才人培养人才
1949年7月我被调到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任所长。东北科学研究所是在“伪满洲国大陆科学院”的废墟上重建的,原来的科技人员基本上是日本人,战后撤回或被遣返回日本了,图书、仪器设备和房屋被彻底破坏了。一无科技人员,二无图书资料,三无仪器设备,工作怎么开展呢?
为此,中共中央东北局命令我与顾明同志组织“东北人民政府科技人员招聘团”到关内招聘科学技术人员,我们于1949年底到达北京。
陈云从东北调来北京任当时的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李富春任副主任,不用说他们对东北的情况是了如指掌的。我见陈云、富春同志,说明来意后,希望中财委为我写介绍信,给华东、中南、西南几个大区,李富春说,“不用了,你去吧。中财委已打电报给各大区的中央局了,你们到那里,他们会给你帮助的”。
当6月份结束工作时,我们招聘了各类科学技术人员、医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共4000多人。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到关内招聘的前夕,1949年12月,陈云曾在全国钢铁工业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中国的产业工人不过300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大约30万,他们都是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的,只要领导正确,他们是可以做些事业的。这些人是我们的‘国宝’,是实现工业化的不可缺少的力量,要很好地使用他们。技术人员在思想政治上几年来有很大的变化,不应该再用老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陈云文稿选编》第38页)
经济建设科技先行
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东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工作,陈云无论在东北,还是在全国领导经济工作中都非常重视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1952年陈云在全国地质工作计划会议上说:“1953年我国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明年的地质工作,要有一个大的进步。”“从前,地质工作是做多少算多少,国家没有整体计划。现在不同了,地质工作要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目前更应根据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燃料工业等建设的需要,在一定时间以内,探明一定的储量。地质事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已成了一项很重要的事业了。”(《陈云文稿选编》1949—1956年版第169页)
在过去近50年的时间里,我断断续续地、直接或间接地在陈云同志的领导下工作,他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家。在中央决定“科教兴国”的新形势下,他的思想和实践更显得光芒四射,更值得后人研究和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