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阅读
  • 0回复

房前屋后是学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2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文明新风吹故乡

  房前屋后是学堂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郭玉强
我的故乡是山东省冠县北陶镇大郭庄。
半年没有回家,今年寒假返乡,小村庄处处都使我感到新鲜,几乎每家房屋和院子的墙壁上都写有“鸡”、“鸭”、“桌子”、“庄稼”等大字,并在字的旁边画有一平方米大小的彩图。如“河”字旁便画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虽然有些粗糙,但却很容易让人由那条“小河”而认定那字必定是“河”。我感到有些奇怪。
正在这时,听到有人在和我打招呼:“是不是北京的大学生回来了?”我扭头一看,是村那头的成明婶子。而更使我奇怪的是成明婶子一手拿只小板凳,一手居然拿的是书和本子。成明婶子老家是河南的,那几年挨饿时到了我们村,就此安了家。可成明叔没几年就去世了,剩下她和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只是这几年才好了一些。由于穷,成明婶子自己不识字,她的两个孩子也没有念过几天书。成明婶子过去认为:“有认字的工夫,还不如薅把草呢。”她今天这是干什么?
“是啊,婶子,我刚下车,您这是……”
“啊,我呀……”成明婶子忽然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但随即带有几分得意地告诉我:“你婶子我呀,现在识字了,还懂科学了。”见我眼睛睁得老大,她笑一笑,又说:“你婶子我以前吃尽了不识字不懂科学的亏,种地、养鸡、包果园都不行。现在村里办起了‘扫盲班’,教我们这些人认字,还讲科学种田、科学养鸡什么的。”她指着墙上的字和画说:“这是专门为俺们这些人写的、画的,咱庄稼人没长工夫坐那儿念书,这下好了,可方便着哪,可以边走边学。就是到了别的村子也是一样。”听了成明婶子的话,我想起了一进村便看到刷在墙上的那两句话:“治穷先治愚,脱贫先脱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