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科技发明休浮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27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科技发明休浮夸
李启明
报载,中国科学院王业宁等37位院士联名著文对于那些自称“全国第一”、“填补国内空白”、“国内领先”的浮夸现象提出批评。并指出,有些人为了沽名钓誉、提职提级提薪,邀集一些熟人,开一个所谓的鉴定会,甚至所谓国际会议,以谋求一些廉价的赞誉,或向领导同志进行一些夸张的汇报,再借此在报刊、广播上进行不切合实际的宣传,以此提高自己的声誉。据笔者所知,此类虚报成果、夸大效用之举在科研领域大有蔓延之势。和其他物质产品的浮夸造假不同的是,其他物质产品的假冒伪劣看得见、摸得着,不攻自破,群起而攻之;而科技领域的虚报造假常常被某些人利用所谓学术领域某某权威的口头评价和某些行政领导相信认可所迷惑。其实,科研成果的鉴定仅仅凭某某学术权威的口头表态或私人通信不足为凭。有的在私人通信中的好评,有时是应作者或研制者要求所写,情面难却;有的甚至是对作者、研制者有所要求,以此作为交换,更不足为据。真正可信的是在正式发表的科学著作中的引用和评价,这才是科学严肃的态度。再说所谓应邀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由于主办者或主办单位的不同,其规模和重要性可以相差甚远。而不同情况下的会议论文,在学术上的意义也大不相同,应该予以不同对待,不要以为凡参加了国际性会议便是达到了国际水平。有些号称“填补国内空白”、“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只不过是重复国外已有的成果而已。
科研领域的浮夸虚报现象还往往与行政部门一些领导不懂行或好大喜功有关。当前科研活动中有一种不太正常的现象,取得一些科研成果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同行们的意见,而是主管领导的表态,一旦通过领导批准,似乎就大功告成,迫不及待地加以宣传,邀功请赏。其实,任何一位行政领导,即使本人也是有很高成就的科学家,也无法对所有的专业门门精通,有的投机取巧者便是利用某些领导外行而钻了虚夸的空子。科学是严肃的,时间是无情的,有些曾被领导首肯的“重大发明”,到头来往往成为昙花一现的“易碎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有些报刊、广播,甚至电视、电影等,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某些虚报浮夸者的宣传工具,玷污了新闻宣传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不要动不动就冠以“首创”、“领先”、“第一”等溢美之词,尤其是对基础研究成果的报道,不要为抢新闻急于报道。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有些科研成果须等待一定时期,观察一下同行的反应,尤其是国内、国际上的不同反应。否则,急于宣传,就会酿成大错,骑虎难以下背。
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要打,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黄”要扫,科研领域的浮夸之风也不可等闲视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