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大田村电影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27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文明新风吹故乡

  大田村电影的变迁
深圳大学九四级中文系黄斌
放寒假了,我回到了离别近一年的故乡——地处粤西的大田村。
吃过晚饭,邻居的洪仔走来叫我去看电影。他是村文化馆的经理。“又是些打打杀杀的什么香港警匪片吧?没意思,不想去。”洪仔笑了,说道:“早就不是了。去吧,看完我还有事要求你呢!”盛情难却,我只好去了。
小小的电影厅早已挤满了100多人。影片是根据冯骥才小说改编的《炮打双灯》。这影片我看过,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都较强的影片。真出乎我的意料,家乡也放这样的电影了,而且还有这么多人看呢!
前次我回家过年时,也来这里看过一次电影。那是一部什么“超爆枪战片”,打得血肉横飞,天昏地暗,最后“正义终于战胜邪恶”。看后除了留下恐怖和血腥味外,什么也忘了……“怎么样?坐车坐累了?”不知什么时候,洪仔走到我跟前问。哦,原来电影已放完了,人们正谈论着散场。
“我在深圳已看过两次了。说真的,你怎么放这样的片?不怕没人看吗?”
“刚才你没有看见吗?还蛮不错的。”我心一动,要他讲讲他的“经营策略”。
“刚办文化馆时,前任经理都是放些港产片,不外乎你所讲的‘打打杀杀’。但放多了,人们都觉得厌倦了,看后没啥回味的。这几年,我们村的扫盲工作开展得比较深入,现在大家普遍都有初、高中文化水平了,有些还自学大专课程呢。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也提高了,对于一般的片子都不屑一顾了,所以我看准时机进一些艺术性、思想性较强的影片,果然差不多场场爆满。人们都说比以前那些影片好看多了,看后很值得回味。”
“很好嘛,”我高兴地说,“我们的左邻右舍都非吴下阿蒙了。如果还不变策,注定要‘执笠’(倒闭)啦!”
“不过,”洪仔话锋一转,“虽然大家看后都觉得值得回味,认为好看,但有时总说不出怎样好法,还不能充分表达。你看,这些影评是他们自己写的,有些很有见解,但有些还‘不知其所云’。这次,就是想请你这位大学生写几篇影评的。怎么样,没问题吧?”说着他递给我一叠影评和寒假电影预告表,有《大决战》、《开国大典》,也有最新的《红樱桃》、《兰陵王》……
“没问题。”我愉快地答应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