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京城早餐业走向何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28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京城早餐业走向何方
赵少钦
在北京“上班族”中的许多人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吃不上早饭。北京早餐业落后的标志是组织化程度低,从业者主要是街头经营的个体户。与此直接相关的最大问题是卫生差。
早餐个体摊主基本上都是外地农民,他们大多数文化素质低,缺乏基本的卫生常识,经营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餐具消毒问题普遍没有解决。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早餐个体摊点有80%达不到《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标准。对卫生状况的担心,使得不少市民宁愿饿肚子,也不愿冒得上传染病的危险去“尝鲜”。北京早餐业的落后还表现在品种单调上。绝大多数摊点所售食品还是摆脱不了油条、包子、馄饨等老品种。另外,网点少也给市民们就餐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大的餐厅认为早餐利薄而不愿经营,小的摊车因为市容、交通等原因被禁止在繁华路段经营。不少街道原有个体摊车经营早点,生意非常火爆,但在有关部门将这些摊车取缔后,长期没有新的饮食店提供早餐服务。这使得市民要想在上班的路上找个地方吃早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市朝阳区有关部门已经在解决早餐业“脏、乱、差”等问题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们专门为早餐个体摊主辟出一块地方,在这里经营的个体摊贩们均持有统一颁发的卫生合格经营许可证、个人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证。个体摊主的用电、洁净用水、污水排放、餐具消毒等问题在这里都得到了妥善地解决。如果这一经验得到推广,北京早餐业的卫生状况将有改观,老百姓可以放心地吃早点了。
北京人的早饭谁来管?还得由社会管。从世界多数国家的经验来看,早餐产业化是根本出路。早餐产业化要求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一些大型的快餐公司,实行连锁经营的方式,在主要街道和居民小区,方便快捷地为市民提供品种繁多、科学营养的早餐食品。在现代化管理、大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改造传统早餐业,使之脱胎换骨,重焕活力,或许可以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条很有价值的经验。有远见的企业家不应对早餐业这一巨大的市场熟视无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