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中国画没有危机——《张仃山水》画集读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28
第11版(美术)
专栏:画坛人物

  中国画没有危机
——《张仃山水》画集读后
杨悦浦
张仃先生是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新近出版的《张仃山水》画集全面展示了张仃在中国画艺术上的成就。
张仃在艺术上有很强的创造意识。他在壁画、工艺美术等许多领域都有令人瞩目的建树,尤其在中国画的创作上,他始终坚持着这方面的探索。在新时期,张仃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国画创作。他对“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坚信不疑,耄耋之年,依然走进西北大山、齐鲁大地,再到蜀、桂、湘、黔、闽、浙、皖、赣等地写生作画,不断锤炼作品的风骨气韵,以坚实的功力确立了“张家样”山水画面貌。《张仃山水》画集主要记载了画家这一阶段的创造足迹。
张仃很重视并卓有成效地解决了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他强调艺术创造应以传统为根基,在生活滋养中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的艺术语言。他从传统的“骨法用笔”走出来,拓展“用笔”技艺的积极作用。笔墨,主以笔,摄其墨色,以笔墨而形成的线、面上,求其力,达其意,进入表现层面。如何用墨、用重墨、用大面积的墨,他说,“强调黑白的本色美、质朴美,素以为绚、不加粉墨,也能达到相当高的境界”。“线”的焦重、渴枯,“擦”的滞浮、燥气,一般来说是中国画中的禁忌,但是,张仃却在笔墨技艺中找到了成功的处理方法,在具体的笔与笔之间采取虚接而不是实搭,散置意连,用线和用擦的同时形成整体联构,相溶相润,反倒使焦躁的因素转化为画面的活脱生气。这是他在用笔用墨方面自我创造的令人赞叹的成果。
张仃在中国画上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将“焦墨”扩大延展了其自在的艺术价值,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中国画样式。虽然“焦墨”不是始自张仃,但却是张仃投入了平生的精力和奋斗,深掘“焦墨”的审美内涵,终于以新的辉煌面世。
张仃还是一位真正学者化的艺术家。我们在读画集中“谈艺录”时,会体味到他在学术上的睿见和一个学者应有的质朴品格。更可贵的是,当社会上种种追逐名利物欲就在我们身边越演越烈的情况下,张仃则能远离这种社会搅扰,静虑澄澈,心体光明,沉潜于艺术创造之中。
《张仃山水》不是一部寻常可见的作品集。整书以张仃的山水画作品为主体,并有两条重要的辅线:一是每件作品都配置有关的写生稿,一是对每件作品都有艺术评述和翔实的资料说明,加上前面的“谈艺录”等文章,这种编辑结构,使画集透射出一股清新的书卷气。
展读《张仃山水》,既领略了画家创造的艺术境界,也走进了这位蔼然长者的内心世界,亦对中国画的前途充满信心,就像张仃所说,“我是一个乐观派。我认为,没有中国画的危机,只有中国画家的危机。”(附图片)
枣林之晨(中国画)
昆仑颂(中国画)[局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