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这里连续四年无亏损——记贵阳市国有饮食服务行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29
第2版(经济)
专栏:

  这里连续四年无亏损
——记贵阳市国有饮食服务行业
新华社记者顾筑胜本报记者胡跃平
贵阳国有饮食服务系统主要由一大批“老字号”小型企业构成,现有职工3000余人,退休职工近2000人,家底薄,设备旧,负担重。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连续4年创造了系统内国有企业无一亏损、国有资产总值成倍增长的好成绩。在职职工有奔头,退休职工有保障,人心安定,企业兴旺。
以强带弱
贵阳瀑布冷饮制品公司的前身是一个餐馆式的“冰宴厅”,一台制冰机、一台冰柜便是它的家当。虽然企业规模小,但因其产品质优价廉,“瀑布”系列冷饮食品在贵阳市场上成为一个名牌独占鳌头。有此基础,企业急于扩大产销,期望在市场上占领更大份额,但又苦于缺少发展空间。此时,系统内另有一些企业因设备破旧,市场萎缩,亟待另觅新路。
1993年,市饮食服务公司让具有品牌和市场发展优势的冰宴厅与具有区位优势的云岩旅社、黔灵饭店,具有场地优势的贵阳制冰厂合并,重组瀑布冷饮制品公司。原冰宴厅获得场地空间后,迅速引进两条现代化冷饮生产线,产值由1992年的210万猛增至1995年的上千万元。这家靠5万元起家的小企业,几年时间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上千万元的骨干企业。
采用这种互补型的联合方式,全系统原有的70多家独立核算单位如今减少为35家,而所获取的经济效益却大幅上升;1994年实现利税比1993年上升31.8%,1995年实现利税又比1994年上升44.2%。
放权促活
贵阳市国有饮食服务行业,80%多的企业是年利润在15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不可能获得特别的“关照”,企业的“生死牌”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在改革中寻找出路。
近几年,市饮食服务公司在系统内先后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其核心意义就是要把非公有制经营机制引进国有小企业。市饮食服务公司负责人说:“对小型企业我们只认承包合同,只认承包人,只认上缴基数,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在一家“老字号”的贵溪饭店,承包人唐宜刚颇有感受地对记者说,公司把经营权、用工权、分配权统统放给了企业,企业在管理上舍得下功夫,在经营上想办法。
正是由于放权搞活落到了实处,“国有民营”的推开使企业职工成为改革的受益者、支持者,职工的经营积极性焕发了出来。龙凤阁浴业公司“国有民营”后,相继推出高档浴室,适合了多种消费层次的需求。许多理发店也不再仅仅是理发,还干起了化妆用品、理发工具的营销经营。照相馆一主多副,搞起了照相器材等的批零经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