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话说人才的集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2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话说人才的集成
陈祖甲
今年,863计划已实施10周年了。这项旨在追踪世界科技前沿的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在原定的7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仅自动化领域,近两年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分别荣获两项国际最高奖。6000米无缆水下探测器遨游太平洋洋底,探得不少新的资源。这些成就展现出我国高科技事业的兴旺,向世界预示着我国综合国力壮大的前景。
作为高科技,其独特的优势之一是人才的集成。我国863计划能够如此迅速取得辉煌成就,正是国内人才集成结出的硕果。笔者最近从大唐电信公司获悉,他们研制、生产高水平的超级数字程控交换系统,不仅荟萃国内一批精通技术、熟悉国情的老专家,而且汇集了了解国外先进设计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我国在外留学生。这些就像半导体功能的发挥。现在人们不大提起单个晶体管了,而在电子计算机中起主导作用的,正是半导体的集成。所谓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在一平方厘米的线路板上,集成数十万个半导体。我国第一台用电子管制作的计算机,体积占地30平方米,运行速度仅每秒15万次。现如今,一架台式计算机就超过它了。可见将单个电子元件集成能发挥几十倍、上百倍的作用。同样的道理,人才的集成则能使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显示更大的威力。
人才的集成是当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前几个世纪常见的那种由一个科学家带几个助手,关在实验室里动手,冥思苦想的研究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了。首先是现代科技分工越来越细,层次、领域增多,要求各方面人才集思广益。如果再封闭、局限在一个具体的细小的领域,最多不过小打小闹,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会有多大影响。
其次,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犬牙交错,边缘科学迭出,这些都是一个或少数几个人难以驾驭的,更不能形成横空出世的局面。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重要的是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显示出第一生产力的威力。除了要求科学技术工作者具备市场经济的头脑,企业家、社会公众增长科技意识之外,更多的需要各类科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的协同作战。就像搞音乐,独唱、独奏固然美妙,大合唱、合奏的音乐却更加雄浑有力。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加重了科技界人士肩上的担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组织机构分散,研究课题低水平重复的状况到了需要彻底改变的时候。也就是说,需要增强团队精神,搞人才的集成,组织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才协同作战,进行“大规模”、“超大规模”的研究。实际上863计划的一些项目、不少企业集团的开发研究都是如此。就是在乡镇企业发展中,也不乏这类典型。只有人才集成才不至于分散资源,流失资财,才有利于学术带头人、跨世纪人才的培育成长。10年前确定的863计划正在向前作新的滚动,扩大了范围,这为人才的集成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