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从这里走向新生活——安哥拉纪行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09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从这里走向新生活
——安哥拉纪行之三
本报驻南非记者温宪
安哥拉至今仍是一个被对立两派交错割据的国度。那天,在零星飘洒的雨丝中,驻守在安哥拉中部重镇万博市的联合国核查团乌拉圭营卡洛斯上尉,陪同记者前往诺瓦镇集结区采访。道路坑洼不平,人被军用吉普车颠得如同醉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遇到的第一道关卡由安哥拉政府军和警察把守,第二道关卡由联合国核查团乌拉圭营镇守,几辆涂有“UN”字样的白色装甲巡逻车不时擦身而过。卡洛斯上尉说,再往前走,便是安盟控制的地盘了。
在整个安哥拉和平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先将双方军队进行集结,解除他们的武装,从中选定加入新的全国统一军队官兵后将其他人员妥善遣散。在安哥拉全国各地的15个集结区中,诺瓦镇集结区不同寻常,因为它所在的中部高原地区一直是安盟总部所在地。1994年政府军用武力将安盟总部一举赶出万博市后,安盟总部便移设在离诺瓦镇不远的小镇拜伦多。
军用吉普车减缓了速度,路旁出现了一大片低矮的草屋。卡洛斯说,这里是被集结安盟武装人员的家属区。继续前行,又有一大片草屋和帐篷,一面联合国蓝色旗帜和一面安盟组织的黑色公鸡旗在风雨中飘扬着,这里便是诺瓦镇安盟部队集结区了。在这里集结的安盟人员仍有严密的组织。经过一番交涉后,记者被允许进入了一间光线暗淡的草屋,这里是诺瓦镇集结区中安盟领导机构所在地。
不大的草屋内用帆布作墙,上面挂着安盟主席萨文比画像、安盟组织旗、安哥拉地图和庆祝安盟成立30周年的标语口号。五位面色严峻的安盟人员围坐在记者身边,回答着记者的提问。他们中间职位最高的是瓦布卡。这位身着黑色夹克的安盟领导人说,他已在丛林中战斗了21年。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在为人民的自由和国家的前途而战,“就像中国赶走日本侵略者一样,我们也是在赶走(前)苏联侵略者”。他至今不相信安盟会在1992年大选中失败,“那一定是政府在作弊”。但他说现在再也不想打仗了,所有在中部地区的安盟武装人员都来到这里进行集结。尽管直至现在仍对政府有点儿不信任,但他还是认为,“所有安哥拉人都是兄弟,我们还是要和解与团结”。
诺瓦镇集结区入口处突然一片嘈杂。在一辆装甲车的护卫下,4辆涂有“UN”字样蒙着帆布的大卡车中跳下了100多名前来集结的安盟警察人员。“他们是从安盟总部拜伦多赶到这里集结的。”卡洛斯上尉告诉记者。这些背负行囊、手提冲锋枪、头顶蓝色大檐帽的安盟警察们大多一脸疲惫,不断好奇地左右打量着这个满是草屋帐篷的地方。在安盟指挥官的招呼下,这些人松散地排成了一队,等候注册登记。乌拉圭营的官兵对依次进来的安盟警察进行登记,然后让他们交出枪支,扔到一辆卡车上。交出武器的人员又在另一所帐篷前排队,联合国核查团文职人员在那里运用计算机依次对集结人员进行更为详尽的注册登记,然后向办完手续的人员发张证明卡。
来自赤道几内亚的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协调机构官员罗丝女士介绍说,自9月以来,已有约千名安盟人员从这里被遣散回家。为了帮助这些一直在丛林中持枪打仗的人们回家后能有一技之长,联合国机构在集结区内开展了各种培训项目。“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将遣散与培训结合在一起,这在全世界还是第一次。”罗丝说。
雨丝仍在飘洒着。新来集结的安盟武装人员排着队,默默地将手中的枪支交给了来这里维持和平的军人们。尽管这些安哥拉人的脸上仍流露着疑虑与困惑,但更多的是新奇与渴望。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将从这里走向新的生活。
(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