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牧民迷恋种棉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03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牧民迷恋种棉花
本报记者陈沸宇新华社记者丁建刚
驱牛牧羊是新疆哈萨克族沿袭千年的谋生方式。今年3月下旬,记者在玛纳斯县乐土驿镇白杨树哈萨克村采访时,却惊奇地发现,牧民家家种起了棉花。
记者来到吐尔松巴依家,只见砖房宽敞明亮,室内墙壁上一溜挂了四张挂毯。主人吐尔松巴依滔滔不绝的话语中,不时蹦出些“矮密早”、“缩节铵”等植棉术语。去年,他种的20亩棉花平均每亩收入超过900元。
吐尔松巴依告诉我们,去年入冬以来,他一直没闲着,除了和儿子一起做些马匹生意外,还千方百计地买了化肥和地膜,攒足了牛羊粪。又到了播种季节,他打算把棉田扩大到30亩,“这里的土层薄,今年我想多下一倍的肥料……”
努尔肯是村里最早种棉花的四户人家之一。前年,在邻村汉族朋友的鼓动下,他试着种了6亩棉花,浇水、施肥、打顶……别人咋干他咋干,年底算下来,每亩竟也有400元的收入。去年他一下就种了20亩,收入1.6万元。“我们棉衣棉裤穿过,棉花没有种过。棉花长得高高的,看看邻村的才膝盖高,心里还觉得比别人好,谁知这棉花是疯长。到了秋天,看看棉桃还不开,有些人就把棉桃扒开,把没成熟的棉花掏出来。拉到镇上交售时,别人问起来,一说情况,收购人员都笑弯了腰。”说起过去闹的笑话,努尔肯要求:“能不能编一本我们哈萨克人用的种棉花的书,要是有的话,今年我种的30亩棉花,收的肯定不比汉族朋友少。”
同行的镇党委副书记说,哈萨克牧民植棉人数这两年增加很快,镇上正在编译有关材料,以满足牧民的生产需求。“哈萨克牧民种棉的热情很高,像白杨树村、西戈壁村等,牧民家家种了棉花。虽然有些技术还不过关,但他们确实肯干,夏天打虫时,蹲在地里,用树枝沾了药液一点点地涂,那认真的劲头,连我们看了都感动。”
村民们无一例外地还都养有牲畜,不过,大多数人家是集中起来由专人放牧,其他人则专心侍弄棉花。“种棉花人手不够,妇女们也下地帮着干。”白杨树村妇女主任托列汗说,“这种事在过去肯定会让人笑话。现在不同了,牧民干什么的都有,种棉花、搞运输、跑买卖……这两年,村里光小四轮就买了14台,还买了3辆汽车,山上的亲戚下来串门,没有不羡慕的。”
五年前,白杨树村还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滩,如今有电有水有了学校,58户曾经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在此安居乐业,人均收入超过2000元。说起这些变化,牧民们无不兴高采烈,“如果不是政府让我们定居,哈萨克人怎么会种棉花,又怎么能富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