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0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
联想集团董事长曾茂朝
“863计划”十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是非常丰富的,有不少研究课题的科研成果已经接近或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充分说明“863计划”组织实施是成功的。
“863计划”的目标是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
现在我想重点谈一点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我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亲身体会到中央提出的“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只有贯彻落实中央这个“面向”和“依靠”的方针,才能真正体现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前我国信息领域高技术企业的规模都相当弱小,年营业额最多为77.5亿元,利润为1.9亿元。他们大多数根本没有能力部署纵深的科研课题,所以在国际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我国的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实力,能否持续保持和发展,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由国家大力支持的“863计划”,集中了我国许多优秀科技人才,取得了许多令人称颂的优秀科技成果,却面临着如何能把其中一些重要成果转化为产品,使其生产上规模,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份额的问题。
科研与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大家都能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最近几年事实是有进步,但远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解决。其中主要是由于科研单位和企业活动的推动力的差异往往导致各自的文化环境、思想观念的不同,前者往往容易从学科或者技术导向出发,而后者必须是以市场导向为前提。科技体制改革,改变科研单位的拨款方式,对改变科研单位科技人员的思想观念,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学科或技术导向,因为学科的发展或新技术的创造发明会产生新的产品进入市场,并对市场起引导作用(如光存储和多媒体技术)。但对近期要转化为产品的课题成果,就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所以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能转化为产品、商品。另一方面科研成果要变成产品和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的商品,其中确实包含着许多必须克服的重要环节,如,销售渠道的建立,规模生产的管理,技术支持系统的组织,资金筹措和运作等等。而这些,对科研人员来说往往不容易被重视和理解,反而觉得是一件不难做好的事,从而妨碍他们积极主动争取与企业的结合,而容易自身去发展产业。从企业角度来看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多数是觉得远水解不了近渴,或是开发应用力量不足无法打开市场,或是思想观念差异难以合作等等。
我想我们在看到过去十年“863计划”已经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的同时,必须在今后应该更加关注和加大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推动科研单位与高技术企业的结合。创造条件促进双方的相互沟通和交流,转变思想观念,使国家的人力物力投入,能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