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兵头将尾”之歌——记安钢烧结厂烧结车间乙班看火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03
第11版(职工天地)
专栏:特稿

  “兵头将尾”之歌
——记安钢烧结厂烧结车间乙班看火组
钢工凤瑞
俗话说:班组长是兵头将尾。安阳钢铁公司烧结厂烧结车间乙班看火组在组长曹金旺的带领下,全组成员一个个干劲十足,只要认准的事,就没有拿不下来的。也正是凭着这股犟劲儿,这个组的烧结机利用系数、作业率连续几年在全国同类型企业独领风骚,工序能耗连续5年获得冠军工序的称号;1995年,全厂年产烧结矿250万吨,5台烧结机达到了10台烧结机的设计水平,这在全国同类型烧结厂是绝无仅有的。记得在这个厂20周年厂庆时,刚出国归来的冶金部鞍山冶金设计院院长雷任时曾说:安钢烧结厂的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历史垂青于那些勇于开拓者。乙班看火组的业绩被记在共和国的功劳簿上,他们从北京捧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拿到了“全国先进班组”的荣誉证书。
“同在一片蓝天下,不信咱就矮半截!”
那是1995年初,反映烧结矿质量的返矿率指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炼铁生产,组长曹金旺一连几天食寝不安。
落生在市郊农村的曹金旺,生就一副牛脾气。尽管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在烧结生产上,还真没有服过软,低过头。他从1974年开始,就一直执掌乙班看火组,把这个有3个大专生、4个高中生的12人班组搞得红红火火。尽管20多年来,乙班看火组先后有2人提拔为车间副主任、5人走上工段长岗位,但作为人梯的曹金旺却欣然坐在组长这把交椅上,送走一个个高徒。
小组会上,空气凝重。在曹金旺那张古铜色粗犷的脸上,岁月无情地刻下了道道年轮,眉宇间积淀着刚毅和自信。他指着手里那张全国同类型企业烧结生产指标对比表,甩出一句话:“同在一片蓝天下,不信咱就矮半截!”
在这个老中青三结合、知识分子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优势互补的班组里,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一个“三抓一跟踪”的方案出来了。首先,他们抓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把技术进步作为考虑问题的新支点,大胆改用节能型点火器、偏析布料等;其次,抓了低碳厚料层操作法,铺平烧透;三是抓了设备点检制,把设备落实到人。这样,从技术、操作、设备三个方面“围追堵截”,极大地提高了焙烧强度和烧结矿质量。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实行质量跟踪,加强动态控制。半年下来,不但烧结机利用系数、作业率、工序能耗等项指标继续保持了全国同类型企业先进水平,而且使长期在落后水平上徘徊的返矿率指标结束徘徊,一举降到19%以下。
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干常人不能干的事
乙班看火组成立20多年来,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然而“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干常人不能干的事”却像“家风”一代代传下来,成为无形的精神财富,成为印在每个组员心中的座右铭。
1995年8月,一个火辣辣的夏日,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
突然,3号烧结机点火器下的风箱堵塞,再加上煤气压力低,温度上不去,严重影响生产。怎么办?曹金旺犟劲又上来了:停机捅箱!
天哪,正常运行时风箱上边温度达1000多摄氏度,即使停机打水冷却后,少说也有120多摄氏度,要跳下去捅箱,常人想都不敢想。
组长曹金旺第一个跳下去,只见他用凉水浸湿毛巾后裹在头上,又找来件棉工作服,用凉水打湿后穿在身上,手拿钢钎跳了下去。棉袄外冒着热气,棉袄内淌着汗水;七八分钟过后,赶紧换人。就这样轮番战斗,整整干了一个半小时。
风箱通了,3号烧结机又欢快地投入正常运行,而看火组的这帮犟牛们,浑身上下像水洗一般。
几年来,他们凭着这种勇打硬仗、打恶仗的精神,自己动手,钻进2.5米粗的大烟道清烟灰,跳进2米深的料仓捅料斗。就是这个班组,被群众誉为“特别能战斗的突击队”,就是这个班组,第一个提出不用临时工,全靠自己干。
“兵头将尾”的治班奥妙
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乙班看火组个个像犟牛,但对班组工作却心齐劲顺?这就是曹金旺治班的奥妙。
1993年,冯家才家中两个子女患上心脏病,医疗费需三四万元,把这个1.8米的汉子愁得直不起腰来。组里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发出倡议,向冯家才募捐。几天内,就集资2700多元。尽管这2700多元不能彻底解决冯的困难,却代表了同志们一颗颗滚烫的心。家才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有人说生产一线的“蓝领人”就知道吃饭、上班、睡觉,可在乙班看火组,却处处充满积极、热烈的勃勃生机,折射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文明。清明节,他们自己组织到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阳春三月,他们利用双休日组织郊游;每逢过节,他们都要到文化宫参加舞会,卡拉OK……。犟牛班还有个“怪”毛病,每次紧张的抢修结束或班产创纪录,下班后总要到饭店酣畅地喝上两盅,一则庆祝庆祝,二则融通组员们的感情。
维系组员们手足情的还应归功于“三个一”制度,即班后一次碰头会,每月一次生活会,每季一次家访。
常言道: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收麦季节可不等人。那是1995年夏天,“一头沉”职工李中信家中十多亩麦子待收,急得心里像把火。组长曹金旺知道后,利用休息日带领大家下乡帮他收麦。后来,曹金旺家栽葱人手少,忙不过来,下夜班后大家又一齐来到曹家。
组里的技术状元——获得安钢集团公司青工技术大赛烧结工种第一名的宋清华要参加业余英语强化班学习,组里就给他换休,提供学习方便。
今年元月,在沈铁离开乙班看火组,调任丙班工段长的告别会上,小沈忆起和同志们相濡以沫、共同战斗过的岁月,依依不舍地说:握握手却不愿说再见,今后的征程还要和同志们肩并肩!言语中透出殷殷之情。
主人翁这一永恒的主题,在犟牛班的事迹中得到新的演绎,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激起一朵朵晶莹的浪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