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困难也是机会——中原油田在困境中推进改革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04
第2版(经济)
专栏:

  困难也是机会
——中原油田在困境中推进改革纪实
中原油田是全国最困难的油田。这话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周永康说的。
自1979年以来,中原油田靠举债开发建设,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1988年生产原油722万吨。之后,连续7年急剧滑坡,1994年跌到480万吨。这一年进入还债高峰期,投资性贷款余额已达85亿元;赋闲劳动力达9万之众。
就是这样一个困难企业,三年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石油管理体制,对全局的机关、生产、后勤、社会服务等系统进行全面改革。33000人变动工作岗位;局机关和二级机关减人平均达到54%;所有部门实行竞争上岗,一把手组阁。这么大的改革却做到了“生产不误、人心不乱、队伍不散、财产不丢”。
要人助先自助
1993年初,局长刘锦信从胜利油田调任中原油田。他上任后不是大讲成绩,而是大讲困难、大讲危机。
一时间,各种会议都充满这样的话题:中原油田人均负债9.5万元,石油产量连年下滑,成本逐年上升。以后每年要用40%的销售收入还债,企业将失去自我发展能力。刘锦信对职工说:没有外部的支持,中原油田的困难确难解决。但我们只有把改革抓在前面,把改革和管理的潜力全挖出来了,把成本降到了可能的最低限度,咱要求总公司帮助才有说服力。佳境之下没有改革的压力,绝境之时没有改革的气力。进入困境,但尚有发展能力时,改革的动员最容易深入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困难也是机会。
改革从干部开始。这就是最有力的改革动员,这表明改革的最大决心。
1993年,全局两级机关干部8000人,每年每人的管理费要花5万多元,就是说,一共要花4亿元。要减人!并且,先局机关,后二级机关。有人提醒刘锦信:你刚来,先别动人,对人熟悉了之后再动。刘锦信的想法则正相反:对人不熟,没有人情上的牵制,更容易做到科学公正。两年多来,全局600多个处级干部,有84个落聘,179个年龄偏大的提前退休养,40%以上的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没有一个告状,没有一个向局里要“说法”。
深刻地认识改革
中原油田原有38个二级单位,每一个都是个相对独立、功能齐全的小社会。这就是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他们对这种“小而全、大而全”体制进行专业化改造,把教育、卫生、房地产、离退休职工管理、社会保险等从原单位中分离出来,由局里实行系统化管理,成立73个专业化公司,各二级单位成了真正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实体。
因为企业的社会职能全部被剥离,各企业平等竞争,所以,一律实行按净值7.2%的比例上缴固定资产占用费制度。井下作业公司原来用4000元买的一块地皮,闲置15年,交了117万元土地占用费,没有人问。实行专业化管理和资产有偿使用后,房地产中心立即将其退耕还农。以前,各单位争资产、争设备,现在则主动上交国有资产,到目前,共上交价值3.1亿元的闲置设备。
1995年,全局原油天然气生产成本消化了15%的物价上涨因素,扭转了逐年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与1994年基本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得到有效控制,比1994年减少近1亿元。全方位、全员闯市场,对外创收一年一个新台阶,由1993年的4.6亿元上升到14.9亿元,油田经济形势出现重大转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