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农民与《人民日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0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社会扫描

  农民与《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陈晓钟
几天前,记者来到了冀中平原,走进一所极普通的农舍:一字排开的大北房,宽敞的院子,一条狗威严地盯着陌生人。这是一家乡村企业的厂房,王启、王启顺叔侄俩是厂里的负责人。
室内的办公桌上零散地放着几件景泰蓝花瓶,这是他们的产品。玻璃板下没有常见的年历,也没有司空见惯的美人图,一张今年3月16日《人民日报》的剪报压在下面。文章的标题《捍卫祖国统一是人民军队的天职》清晰可见。我问他们:“你们也订《人民日报》?也关心这些事?”王启顺正色道:“台湾可不能分(离)出去,这个理儿咱们懂。所以总在报纸上找(这些)消息看。你从北京来,多给咱讲讲这些事儿。”那神情真有点如饥似渴。说着说着,他又从写字台里拿出一大叠报纸。“我们不光订《人民日报》,还订了好几份别的报纸。”接下来如数家珍,说了一串名字。我算了算,一个只有80人的厂子,竟订了6份报纸,一年要花费2000来元,真让我感到惊讶。王启说:“花这些钱值得。说来还得谢谢《人民日报》。前些年,我们生产景泰蓝产品出口。国家奖励出口,返回一些外汇。那时咱农民不懂这些规定,外汇根本就没拿回来。多亏从《人民日报》上看到有关规定,了解了出口退税政策,办了手续才拿到急需的外汇。从此,我们年年都订《人民日报》。”
在交谈中我得知他们既没离乡,也没离土。现在办了厂,但仍然种地。因为有了经济实力,播种、收获都用机械,每年打的粮食都能吃几年,日子越过越红火。问到年产值时,他们一笑:“年年都不一样。”从固定资产有50多万推测,产值不会小。两位农民说:“如今种田要知识得看报纸;搞经济做买卖,要信息更得看报纸。”接着又不无遗憾地补充了一句:“定兴县小朱乡离保定市不算远。但报纸来得慢,快一点就好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