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重建“木兰围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04
第4版(要闻)
专栏:

  重建“木兰围场”
冠占文杨海洋
占中国版图近千分之一的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经过10余年的艰辛努力,在塞外千里风沙线上种树600多万亩,育草310万亩,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
围场县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历史上这里曾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被辽帝辟为避暑游猎之地;到清代成为皇家“木兰围场”,当时的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后来由于战乱的破坏和人为的滥砍滥伐及过度垦荒,“木兰围场”时期的生态环境已不复存在,森林覆盖率下降到7.2%,草场植被不足18%,荒漠化总面积达到961万亩,肆虐的风沙和泛滥的山洪不仅将这里变成国家级贫困县,还直接威胁到首都北京的生态环境。
1986年,围场被列为首都周围绿化工程重点县,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契机,制定了《十年绿化围场大地》的长远规划,把种树种草作为向荒漠化宣战的有力武器。县五大班子成员身先士卒,抓点到村,与群众一起担水上山植树种草,全县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娃娃,都积极投身到这场向荒漠化宣战的人民战争。不管各级领导班子怎样调整变更,但抓林牧业的“绿色接力棒”总是一任一任往下传。10年来,全县共向林业投资3500多万元,其中农户投资1700多万元,投入造林工程的积累工2600多万个。
为了确保造林质量,全县从上到下实行“按工程项目规划,按规划设计施工,按施工方案验收,按验收结果投资,按投资建立档案,按档案抚育保护”等一环套一环的造林管理机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兑现奖罚。到去年底,全县仅实施首都周围绿化重点工程就达68处,完成工程113万亩,经河北省林业厅联合检查验收,面积核实率达100%,平均成活率达91%。县里还建立落叶松母树林10万亩,建标准苗圃68处,每年培育优良苗木8000万株。本着国家、集体、个人三轮驱动原则,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造林大户,全县造林千亩以上的大户达37户,最多的户达2700亩。
经过10年的苦干,全县种树600万亩,育草31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到41.56%,草场植被由18%提高到70%,不仅为首都北京筑起一道抗风挡沙的绿色长城,也给50万围场人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林牧部门统计,该县活立木蓄积量已达800万立方米,年林牧业产值达2.4亿多元。棋盘山镇26号村过去人均年收入只有52元,去年人均收入达到千元。
为了表彰围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国家先后授予该县绿化金杯一尊、铜质奖匾7块,河北省连续7年将工程造林金杯奖第一名的桂冠戴在围场人头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