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在“义”与“利”之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05
第11版(文化时空)
专栏:

在“义”与“利”之外
张荣喜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似乎总是围绕着义与利转圈子。如果我既不是君子,亦不是小人呢?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对此有其独到见解:“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这倒有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表明了他对义与利的态度。过去我们曾经历了羞于谈“利”的年代,如今也目睹了为追利耻义的所谓的“星”和“腕”。那么,在义与利之外,是否还有别的人生态度与追求?
不久前,某部队邀请了六位中国民乐演奏家演出。这是他们百场义演的第73场演出。他们大多是国家一级演员和政府特贴获得者,演奏代表着目前我国部分民乐的最高水平,受到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笔者询问演奏小组负责人、国家一级演员池祥生:“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商品意识很强。你们都是国家一流演员,跑工厂,到农村,去学校,下部队义演,一不求名二不为利,图什么呢?”池祥生淡淡一笑:“我们都是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艺术家,经常应邀到国外演出,外国人按国际标准付我们演出费。我们有一个指导思想:有本事去赚外国人的钱,不能把眼睛盯着自己同胞的口袋。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所以义演,旨在弘扬民族艺术的瑰宝,让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人了解欣赏中华民族音乐,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忘了祖国艺术的精粹。”
一席话,朴实而深刻。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在义与利面前确实表现出了不同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有的年轻歌唱演员唱了两首群众喜爱的歌,一夜间便成了“著名歌唱家”,随之身价倍增,出场费的要价越来越高,非要多掏一点老百姓的腰包他才不掉价,否则就亮你个“不商量”。崇洋之风也在一些人之间蔓延,一个国外名不见经传的三四流交响乐团来华演出,被炒得热火朝天,一张票价炒到数百元,中国老百姓口袋里为数不多的几个钱又让洋人敲了一竹杠。钱对某些人来说具有强大的不可抗拒的诱惑力。然而,在有的人看来,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取之于民,用之于众。孙毅老将军戎马一生,离休后把有限工资的相当一部分用来购买书报、杂志,寄给青少年朋友,教育他们好好读书,早日成材。党的好干部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同志,在上有九旬老母、下有未成年子女、还有多病的妻子情况下,两次进藏工作。较长时间的分居生活,使他的经济更加拮据,他不仅靠工资赡养老母、亲属,而且甚至出卖鲜血换钱养育两个藏族孤儿,他牺牲时身上只有8.6元钱。
名有吸引力,利有诱惑力。但在人生追求中并不是非名即利,或兼而得之。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那就是情和无私奉献。从艺术家义演到老将军和地委书记,在他们的人生追求中,不正是体现了他们对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对这块养育了他们的黄土地和各族人民群众一片深深的、浓浓的真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