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宗乡社团的延续、发展及前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06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专论

  宗乡社团的延续、发展及前瞻
许在全
宗乡社团,是海外华人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宗亲、乡亲为对象,以宗亲会、同乡会为形式,以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为基础组织起来的;是海外华人社会最普遍的、最基本的社会团体。宗乡社团在华人社会乃至整个侨居社会都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一种特殊的积极的作用,对海内外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应从实际出发,发扬光大。
面临现代价值观的挑战
宗乡社团突出的特点是:既有广泛的公众基础又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既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又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其广泛的公众性,主要表现在:只要是同姓同乡,不分国籍、性别,不管是老是幼,不问贫富贵贱,不因职业殊异,简言之,只要有血缘和乡谊的关系,都可以加入为该会的会员。因此,它的组织范围可以广为延伸。从一家一族开始,从一村一乡出发,可以跨村联乡,进而跨州联郡,跨洋联洲,以至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宗亲、乡亲,它都可以把他们联结起来。其坚实的社会性,则主要表现在他们有着先天的伦理的血缘和乡谊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生来具有的,无法个人选择的,是万古不变的。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变化,或者社会发生沧桑之变,他们也要千方百计地寻根认祖,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改姓易名,最终也有一种认同感,都要返祖归宗。在炎黄子孙中,姓氏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宗乡社团虽然保持着原有的基本特点,但是,宗乡社团也在发展变化着。特别是这50年来,变化之大,发展之迅猛,举世都为之瞩目。
尽管宗乡社团这么迅速地发展起来,可是,能否长期发展,绵长延续,人们还有不少担心,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现在,人们主要担心的是,在这个现代经济社会中,工业化和商品化迅猛异常,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急剧变化,一些消极的东西在一些地方已成为当代社会人际关系重要的价值取向。利己主义膨胀、拜金主义盛行,人情薄如纸。人们就是担心这样深厚的亲情、浓烈的乡谊会不会因此被溶解在这冰水之中。作为宗乡社团,也不能例外。现在问题的症结是:宗乡社团能不能适应社会变革,不断创新,取得与社会同步的发展。这一问题,主要是看宗乡社团的机制,能不能转型,有没有创新的活力。当然,如果只保持着它原始的雏形,宗乡社团能否存延继续,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宗乡社团是中国宗法社会的产物,在封建社会中,中国人际关系是按照“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而行事的。如果恪守旧规,按此来规范宗亲和乡亲的道德行为,当然是不能适应现代民主社会的要求的。如果还是按照过去那一套等级制度,家长、族长、乡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凡事都要按照他们的那一套意志行事,陈腐的人际关系,也绝对是行不通的。如果按照过去的原型不变,宗乡社团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其实,陈旧的那种人际关系,早已寿终正寝了。不必说现代,就是在近代的中国,早已为先进的中国人所否定过了。例如,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中就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对这些旧的思想意识,作了极为深刻的剖析。中国经过百年的社会大变革,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已经产生深刻的变化。
新的宗乡社团在海外崛起
代之而起的人际关系已经转为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对于长期侨居海外的华人,他们接受着东西方文化的影响,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借鉴,其转型肯定要比中国国内的居民来得快,来得彻底。事实上,现在的海外的宗乡社团是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上的。他们不是在宗亲、乡亲头上作威作福的家长、族长、乡长,而是经过充分酝酿协商、民主选举出来的愿为宗亲、乡亲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热心家。所以,森严的等级制度已经消失。相反地,各个宗乡社团都不同程度地引进民主机制,为宗乡社团注入新的蓬勃发展的生机。现在,在他们的社团中,设置理事会,有民主办事的机构;制定章程,按章办事,不仅凭个人意志;废除终身制,任职有年限,有的明确规定,理事长不得超过两届;不论资排辈,只要愿意为宗亲、乡亲办事,都有可能出任会长和理事。同时,还设立监事会,有监督机制,保证理事会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他们有明确的宗旨和目标。一般来说,他们对于该会会员的生老病死、婚丧喜庆、危难之处,都会给予关心和照顾。随着社会向现代化的方向演化,对于培养人才,提高文化素质,几乎都成为各个社团的共同宗旨和目标。所以,他们对于教育特别重视,有的设立教育基金会,兴办学校,支持贫寒的学生入学,使他们向高一层次的方向前进。有的引进激励机制,设立奖学、奖教基金,奖励优秀学生和奖掖优秀教师,培养人才。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从80年代和90年代发展情况来看,宗乡社团中,都充满着团结进取的精神,整个海外华人的人文素质普遍都有很大的提高,他们面向社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热心为社会谋福利,进而放眼世界,开展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能否发展延续在于人文因素
宗乡社团,在现代社会的急剧演化过程中,能否延续与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文因素。宗乡社团的组建,是紧紧地与中华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的,经过历史的陶冶,他们大都接受西方文明的一面,但应该说,他们主要还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他们抛弃了旧的伦理道德的糟粕,汲取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特别是传统美德,例如仁爱孝悌。
在中华民族美德的熏陶下,炎黄子孙常怀一颗磊落的“公心”。他们历来都把“廓然大公”、“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目标和道德准绳。常常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炎黄子孙心态的写照。这种优秀的中华民族的美德,对一个家庭的和睦相处,对一个社会的稳定发展,都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可以说,这一美德,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很宝贵的。宗乡社团组织是在这样的民族感情和文化思想基础上凝聚起来的。
这种“根”的延续,不是现代人才重视,早在先秦时代,老子就说过这样一句有名的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每个人都有一种寻根探源的心理要求。新加坡的一家杂志名曰《源》,台湾的一家杂志名曰《思源》,都体现出这一心理要求。海外华人这种“思源”、“寻根”的精神要求,成为他们每个人一生的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寻自己的根,探自己的源,要发扬他们的祖德宗功,不忘本源。虽然,这是无形的,但是,这是一种最有生命力的根源所在。所以,宗乡社团能够不断经受任何的挑战和考验而长久存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