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走出大上海四十年扎根黄土地结硕果西安交大成为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07
第1版(要闻)
专栏:

  走出大上海四十年扎根黄土地结硕果
西安交大成为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基地
本报西安4月6日电黄浦江水浇灌的黄土地上,如今已长出栋梁材,结满科技果。40年前,交通大学西迁成立的西安交通大学,已发展成为闻名国内外的社会主义多科性大学和大西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
1956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支援大西北,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中国最早创建的大学之一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西安。交大70%的教师和3000多名在校学生,肩负建设祖国大西北的历史使命,毅然告别繁华的大上海,来到西北黄土地上艰苦创业。经过40年的建设,特别是“七五”、“八五”国家重点建设,西安交大已发展成为占地2200多亩,环境优美,拥有10个学院43个系,1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70个实验室(其中有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国家重点大学,学校已成为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西北网络中心依托单位,并于去年元月通过了国家教委“211工程”部门预审。在交通大学百年校庆前夕,校党委书记潘季回忆迁校的难忘岁月和学校的巨大变化,感慨地说:“西安交大师生无悔的选择和无私的奉献,为西北建设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桃李满天下,学子遍神州”。据统计,迁校40年来,西安交大教师队伍由迁校初期的243人发展到今天的1800多人(其中副教授以上有800多人),在校学生也发展到1.3万多名,共为国家培养出各类毕业生近7万名,相当解放前53年交通大学培养毕业生的10倍,其中40%以上工作在祖国西部,1/3以上工作在西北和陕西,他们大都成为振兴西北的建设科研骨干。
西安交大已成为国家和大西北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基地。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校共取得填补国内或国外空白的科技成果1096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04项),许多成果为西部地区的厂矿企业所利用,累计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学校承担的陕西省工矿企业横向科技合作项目共369个,年实现经济效益达1.5亿元以上。
面向西北和陕西经济建设急需,多育人才,多出成果,已成为西安交大的重要任务。为了加速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学校已成立46家校办科技产业,已有11个公司和企业进入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转化科技成果100多项,占地30公顷的西安交大科技园区正在古城西安崛起。
(孟西安李明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