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十年如一日为农民送科技河北农大走出“太行山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十年如一日为农民送科技
河北农大走出“太行山道路”
本报保定4月7日电记者李新彦报道:河北农业大学师生,十年如一日,坚持把科技送上太行山,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竭心尽智。
早在“六五”时期,河北农大就在太行山区开发研究中探索出了一条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送科技进山、振兴山区经济的路子,以710万元的投入,获得了3亿多元的经济效益,受到国务院和河北省的表彰嘉奖,被国家科委誉为“太行山道路”,被国家教委授予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近10年来,该校继续坚持和深化“太行山道路”,组织上千名师生,紧紧围绕太行山区开发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着力于科研成果的集成配套转化和多学科、多专业协同攻关,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98项,取得科技成果88项,其中有28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技术辐射面积占河北省太行山区的78%。唐县军城试区行营沟村,原来人均收入只有97元,经过集成配套技术体系的推广,几年间人均收入翻了四番多,提高到2058元,成为全县第一个“小康村”。
河北农大根据市场需要,利用太行山区的资源优势,通过实用技术和科研成果的集成配套转化,开发振兴山区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形成了规模经济。他们经过考察,引进了日本红富士苹果,在国家重点扶贫县顺平县建立了红富士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通过密植早丰、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配套技术的重点攻关,在利用生长调节剂、反光膜、特制苹果袋等技术改良苹果品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某些关键技术超过了引进地日本。河北农大还倡导农民成立了顺平县红富士苹果开发协会,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目前这个协会已发展到4个县、20个乡、55个自然村、1万多户农民,使红富士的推广面积仅在顺平县就达到了6万亩,总产3000万公斤,产值超亿元,成为河北省太行山区的一项支柱产业。
河北农大坚持走“太行山道路”,也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十几年来,该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均名列河北高校的前茅:每年承担科研150项以上,每年鉴定科技成果30项以上,每年获奖成果20多项,每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多项,每年发表科研论文1500篇以上,每年出版专著40多部。该校承担的北方旱地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把“太行山道路”延伸到内蒙古高原。在气候寒冷,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张北试验区,组织大规模的协作攻关,“八五”期间完成并鉴定9项成果,其中8项达国际先进水平,1项达国内领先水平,发表文章55篇,撰写专著2部。成果推广面积340万亩,新增产值近亿元,而且通过水土保持、草场改造,使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河北农大师生走“太行山道路”,受到山区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