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创新:农村经济的原动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10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创新:农村经济的原动力
国风
我国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创造了经济史上的奇迹,许多人都为中国在如此短暂的十余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而惊叹。中国奇迹的奥秘何在?奥秘就是创新,创新——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共出现过三个方面的大的创新,每一个创新的出现,都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生一个大的跨越。第一个创新是制度创新。这就是改变了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次创新的实现,取消了不符合现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人民公社,建立了与农村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农民生产习惯的生产经营制度。第二个创新是结构创新,这就是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这个创新,极大地开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改变了农村经济长期以来只局限于种植业,特别是只局限于粮食生产的传统界限,使农村各种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得到合理流动和充分利用,为农民的致富开拓了新的途径。第三个创新是技术创新,通过以育种为核心的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这个创新,将通过提高农村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节约劳动和资本,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技术创新的不断出现和重大突破,将使农业摆脱自古以来主要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状况,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由人来决定其发展的产业,真正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三位一体,构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系统的完善的创新机制。这个创新机制的基本特点就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每一个大的创新的实现,都包含无数微观环节、单项产业和个别技术的突破,是一个累积效应。
回顾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每一次创新的出现,都是首先产生于农民群众之中,经过了农民群众的创造和试验,农民群众始终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农村经济创新的主体,这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农民群众的创造力,来源于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因此,要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热情和创造精神,实现农村经济的不断创新,关键在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一是要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二是要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三是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改革开放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的各级广大干部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就一定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奇迹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