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初上龙井品新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13
第7版(文化广角)
专栏:

  初上龙井品新茶
刘丙辰
龙井,又名龙泓,位于峦山起伏的群山之间,东傍烟霞洞,北为棋盘山,西邻狮子峰,南即九溪杨梅岭,修篁交翠,林木繁茂,历来是杭州一大风景名胜区。不仅古迹处处,风景宜人,更是著名的茶乡。
去年暮春时节我去杭州出差,一天终偷得半日闲情,便约几位好友直上龙井揽胜。
龙井自古以产茶著名,西湖龙井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绿茶珍品。明朝以前就以团茶、饼茶作为贡品。唐朝“茶圣”陆羽隐居杭州不远处的“苕溪之湄”时写成的《茶经》曾对西湖龙井作过详细的记述。白居易、苏东坡在杭州供职期间也曾留下咏茶的诗词百余首。龙井村一带流传最多的还是乾隆皇帝与龙井茶的传说,他六次南巡来杭,四次上龙井品茗,写《观采茶作歌》等诗十多首,对龙井茶的采制过程作了细致的描写。解放后,周恩来总理曾先后数次陪友人来龙井茶产地梅家坞村访问,并喜欢用龙井茶作为礼品馈赠外国元首和各界友人。1961年1月6日朱德同志从九溪一直步行到梅家坞,登上狮子峰,眺望层层梯田,丛丛茶树,非常高兴。
小车沿着绿色长廊轻轻驶过,不觉已来到龙井古寺。我们刚一下车,就有几位卖茶女立即迎上来,约我们到她们的茶位上品茶。但见古寺四周、马路两旁摆设着一个个茶摊茶室,间间都坐满了游客。一位中年妇女抢先给我们当了向导,先引我们参观古寺,边走边介绍龙井茶的特色。龙井茶盛名天下,首先它的外形在众多绿茶名优品种上独具风韵,它形似雀舌,扁平细长,色泽黄绿,光润可爱,冲泡后,色泽澄碧,其味清香如兰,其叶一旗一枪,亭亭玉立,煞是赏心悦目;入口后清淡甘鲜,醇和可口,令人神清目朗,心旷神怡,此所谓形、色、香、味四绝。茶妇介绍得津津有味,不觉引我们来到一圆形小池边,四周有假山叠石环抱,正面壁上有“龙井试茗”题字。她饶有风趣地说:“龙早已走了,至今井中还留下一根龙须。”说着她用手抓一条棍子搅一下井水,果真显出一条水线,恰似龙须一般。其实井与龙联在一起的神话色彩源自苏东坡的一首诗词。龙井位于石灰岩区,处在一个断层破裂地带,故地下水涌出数量较多,常年不涸。苏轼曾说它“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潭”。我们边走边谈,七转八拐,走上山坡一座茶栅里,栅里摆放着一筐筐刚从山上采摘下来的鲜嫩的春茶。旁边有一口釜,一位男子正在用心炒茶。门口放着几张茶座。她十分热情地为我们每人斟上一杯龙井热茶,还介绍新茶和旧茶的区别,清明节前后采的茶有什么不同以及茶的价格。
我们几位外地人,对坐茶桌,一边品赏杯中龙井茶其形、其色、其味,一边观茶农炒茶。看我们兴致颇浓,他们还放心地教我们试炒几下,真是不亦乐乎。炒茶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门很精湛的专业技术,能炒出它的特色是很不容易的。据茶农介绍,炒茶最主要是掌握火候、快慢和时间。只见他将半筐嫩绿的鲜茶倒入釜中,用手轻轻翻动,手势十分敏捷。茶叶很快失水变色,不一会儿,釜中鲜嫩的茶叶就焙成了绿中透黄的精品,一股清香从釜中溢出,备感这位茶农的手艺高超。待我们品茶的兴趣正浓时,茶妇便不失时机地介绍她们各类茶叶的价钱,说是比市面上卖的要便宜许多,劝我们每人能买些新茶带回也不枉此行。看到茶妇这般热情,再说前来龙井一趟着实不容易,于是大家纷纷解囊购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