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学习“真理报”工业宣传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5-16
第3版()
专栏:苏联报纸经验

学习“真理报”工业宣传的经验
张沛
工业宣传的任务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在全苏联展开了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重工业建设。在这个期间,“真理报”的工业宣传的主要着眼点是:动员千百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超额完成国家的计划。这也就是报纸工业宣传的政治目的和政治任务。
我们这次访问“真理报”时,对“真理报”的经济宣传特别是工业宣传有如下几点体会。首先,在经济宣传中要特别强调通过人的活动来进行宣传,尤其要重视宣传先进生产者。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量,是人在运用着生产工具,实现着物质生产;而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组织的改进,以及科学的应用,也都要依靠人的生产经验和劳动能力。但是,“真理报”在重视宣传先进革新者的思想、创造精神以及其他种种人的活动时,又特别注意宣传党的作用和群众的决定作用,并避免在宣传中长期纠缠在少数先进生产者身上,而且防止夸大个人作用的偏向。第二,在宣传中要阐明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劳动者的物质与文化生活,不是为经济宣传而经济宣传。第三,经济宣传一定要接触到经济工作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如新技术、新方法的发明创造、设计、材料问题,等等。报纸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因为这是生活中所提出的。但是报纸又不应讲专门技术和业务方法的细节,而是要结合工业化的政治任务,把最重要的生产技术、经济业务等实际问题,尽量宣传得通俗易懂。“真理报”所要求的标准是,不仅要使普通工人,而且要使集体农民都能读得懂。第四,经济宣传必须要有重点。在苏联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真理报”的经济宣传占全部版面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并且运用专页、专栏的形式,作到集中、突出和连续,使“当前最主要的问题,经常不能离开报面”。同时在地区上也有重点。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真理报”在第聂伯水电站、斯大林格勒与哈尔科夫的拖拉机工厂、乌拉尔的重型机器厂、库兹涅斯克的钢铁厂、土西大铁路、罗斯多夫的农业机器厂等基本建设重点工程中,都派有驻外编辑部。
从以上这些情况可以看出,“真理报”的工业宣传是和工业问题紧密结合的,但又不是仅就工业问题来进行工业宣传,而是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和政治任务的。
工业宣传的主要内容
“真理报”工业宣传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动员企业内部的潜在力,这是报纸工业宣传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真理报”在工业宣传中一直很强调这种指导思想:认为只有大量增加工人才能提高产量是错误的,同时,认为增强体力劳动的强度就能提高生产也是错误的。一个工厂应当有必要数量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但这并不是说工人的数量可以比实际需要多,可以让工人耗尽体力。俄国伟大的军事学家苏沃洛夫说过:不是以数量,而是以本领去战胜敌人。劳动也不能靠数量而要靠本领。因此就应当这样来组织生产:以比较少的人,消耗比较少的体力和材料,而能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这就是有高度效率和高度智慧的社会主义的劳动。“真理报”号召人们去进行这种智慧的劳动,号召人们很好地利用企业的潜在力量。
“真理报”如何为利用企业内部的潜在力而斗争呢?主要的就是研究、总结和推广先进生产者的经验。这当中首先是注意让生产革新者自己在报纸上发言。一九五三年一年中“真理报”发表了六十八篇先进生产者自己写的文章,大多配合有本人的照片,登在第一版上。另外,“真理报”也请一些作家写特写来介绍先进生产者。还约请一些专家、学者、厂长、党委书记根据不同部门的特点,写出有分析有批判的专文,以便把这许多先进经验条理化、系统化。其次,是运用专页的形式,集中突出地宣传先进生产者的经验。专页宣传是推广先进经验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内容。以
“真理报”一九五三年所发表的专页为例,其中有宣传和推广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专页。如在“在高度技术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力是我们成绩的主要保证”的总题下,发表了炼钢工人、爱沙尼亚的纺织女工、乌拉尔运河工地的掘土机的机长、莫斯科的一个工厂的厂长、顿巴斯的一个采煤司机、一个集体农庄的耕种组组长等十几个人的文章,和全苏工会书记戈罗希金写的“论社会主义竞赛”的论文,另外还在一版发表了全面地分析概括专页中各种先进经验的社论“坚决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关于降低生产成本的专页,如在“降低成本是大力提高与改进劳动者生活的道路”的总题下,介绍了高尔基城莫洛托夫汽车厂降低生产成本的经验。专页中发表了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工长的文章,刊出了说明成本降低情况的图表,另外也发表了社论。有专门谈机械化、自动化的以技术性问题为主题的专页,不过这种技术性的专页不谈多数人看不懂的技术细节。有关于“更好地利用生产场地”的竞赛的专页。这是去年冬季在苏联出现的一个新的竞赛运动,运用这种办法发掘潜在力,可以不建筑新厂房而提高生产,以免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建设的工厂过多,影响居民的健康;又可以节省许多建筑材料、人力和资金,拿去建筑住宅。“真理报”在专页“在每一平方公尺的场地上生产更多的产品!”的总题下,介绍了莫斯科灯泡工厂的先进经验,也发了社论。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在测定一项先进经验的有效性和它的实际价值时,应该具体考虑经济上的效果。假如是炼钢工人的建议,就应该看他究竟炼出了多少钢,比别的工人在同一时间炼出的要多多少;假如是一个建筑工人的先进经验,就应该看他建筑的速度有多大等等。而在作这种估价时,应依靠有关的党的组织、工业主管机关和工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另一个是报纸决不可能全部登出所有的先进经验。“真理报”所采取的办法,是不登具体的、个别的或只与少数地方的某种生产部门有关的建议,这些由工厂墙报、地方报纸或有关地区的报纸刊载即可。而对于虽是关于个别部门的建议,但可以运用到其他部门去的,如女纺织工邱特基赫提出的关于提高质量的运动的建议、郭瓦廖夫工作法等等,则加以支持和推广。
第二,宣传和推动社会主义竞赛。“真理报”宣传社会主义竞赛的指导思想是这样的:在进行社会主义竞赛的宣传中,要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的和人们的日常劳动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报纸要动员工人和技术专家们的积极性,要鼓舞群众忘我地劳动,为更好地创造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而斗争,并把这种思想宣传到最落后的人身上去。同时,社会主义竞赛又是对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手段,报纸要用群众创造性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而鲜明的实例,也即用群众自己的经验来教育群众,并努力支持群众对于劳动和公共财富的新思想新态度的生长。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曾有工人和农民这样想:社会主义是伟大的,但是只有天才才能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是工人、农民自己。当工农群众亲自参加社会主义竞赛时,他们就可能在每天的劳动中,体会到正在用自己的力量亲手建设社会主义。报纸宣传社会主义竞赛,就是要使工人、农民劳动者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把社会主义建设变为群众具体的日常行动。报纸并且要动员群众开展社会主义竞赛,帮助苏联的党和政府克服建设中的困难。
但是,“真理报”是怎样进行这一宣传的呢?
“真理报”在这方面的作用又是怎样呢?
一九二九年一月二十日,“真理报”第一次发表了列宁的“怎样组织比赛”一文;三月二十五日,又发表了列宁格勒红色威博尔士工厂发起竞赛的一封信。前者是那一年社会主义竞赛开展起来的思想基础和旗帜,后者则成了社会主义竞赛事实上的起点。接着,“真理报”辟了刊载各种建议、保证、批评来信的专栏,如“工人们的相互响应”、
“在群众的监督下”、“生产会议大检查”,等等。
这类宣传的作用是很大的,并且得到了联共
(布)中央的重视和支持。“真理报”所发起的生产会议大检查,在一个月中就收到从六个城市寄来的二十万件改进生产的建议。联共(布)中央在一九二九年五月九日关于社会主义竞赛的决定中就这样指出:由“真理报”所发起和开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竞赛,由红色威博尔士工厂和卡门茨克造纸工厂的工人们的相互响应及生产会议大检查运动,以及由工会报纸和其他报纸所开展的社会主义竞赛,必须作为工厂、矿山和交通企业的群众竞赛而加以开展,把更广泛的工人群众吸引到竞赛中来。
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当中,“真理报”宣传了广泛的社会主义竞赛的群众运动,如斯达哈诺夫运动,突击队和突击队员的活动,等等。“真理报”还用红榜或光荣榜的形式,表扬社会主义竞赛中的先进者的集体;针对建筑工程和建筑工人的特点,注意在建筑工人中开展社会主义竞赛;对不关心竞赛或对竞赛抱袖手旁观态度的工程领导人和工会组织,进行了批评;以及注意支持群众的各种创议。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竞赛的开展。
根据“真理报”的经验,在宣传劳动竞赛中,报纸应注意不要代替党和工会去指导竞赛,报纸只能是指导竞赛进行的讲坛。同时,一切创议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群众自己提出的,报纸可以唤醒他们,提示他们提出自己的创议,但是报纸无论如何不能主观地去组织竞赛。另外,报纸应尽量多报道群众在竞赛中的生动经验,报道和人的活动有关的东西;而对于经济领导机关的会议、计划等等,则应该少报道些。
第三,对经济工作中各种缺点和错误要展开批评。“真理报”在工业宣传中的批评,大致有以下三类:(一)对领导人压制或拖延合理化建议及其他官僚主义作风的批评;(二)对少数工人破坏纪律的现象的批评;(三)对生产中的缺点的批评。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真理报”就向工业建设中的各种缺点和错误展开了批评。在不久以前,“真理报”批评了压制工人建议的苏联建筑材料工业部的领导人,批评了不重视工人建议的苏联煤矿工业部的部长,批评了先进经验推广得不好的苏联石油工业部和石油工会。建筑材料工业部的领导人受到批评后,由部务委员会开会进行了讨论,并请先进工作者参加了这个会。会议决定将失职的技术管理处副处长撤职,给其他有关人员以警告。部的各主管部门都召开了党的会议,进行了严格的批评。这篇批评文章在其他各个工业部门也都引起了反应。从这里可以看出,“真理报”在进行批评时,是不问对象不顾情面的,而且是经常与一切保守的、腐朽的、停滞不前的现象,作越来越尖锐的斗争。这应该是“真理报”和所有苏联报纸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工业宣传中的政策思想性和技术性
“真理报”不断地注意宣传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方法、经验和技术问题,但是“真理报”从来没有刊载过关于非常专门性的技术问题的稿件。因为“真理报”是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政治报纸,不是专门报道生产技术的报纸,报道专门性的技术问题是与“真理报”的任务与作用不相符的。“真理报”处理这一类报道的原则是:对任何先进经验的宣传,都要从政治任务出发,要用通俗的语言介绍新出现的先进经验,使它能够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必须深刻地多方面地宣传技术,避免过分狭窄的技术问题,但是又并不是将技术问题的稿件扔到字纸篓里。关于最重要的技术问题的稿件,应将它修改到大家都能看懂时才予以发表;关于次要的技术问题的稿件,则转到有关部门作参考。
在报纸上究竟如何将技术、业务、方法、经验与政策思想、政治鼓动相结合来进行宣传呢?
“真理报”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关于基本建设的宣传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当时“真理报”基本建设宣传的政治任务和目的,是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雄伟思想,传达给每一个苏联人,唤起群众新的劳动热情,为实现五年计划而奋斗。“真理报”发表了历次党代表会的决议和政府的决议,又发表了许多社论,如“把五年计划拿到群众中去”等,这些文献和社论向读者说明了工业化的意义和任务。“真理报”努力做到使发表的稿件有高度的政治思想水平,并要尽量作到通俗易懂;宣传新建工程时不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工程本身,而且要阐明工程的任务和情况。例如,一九二九年十月一日发表了一个专页,刊头是用列宁的话:“只有当国家已电气化的时候,当工农业运输业已有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最后胜利!”专页用反映五个重点工程建设的面貌、情况和成就的稿件组成。一九三○年十二月纪念列宁全苏俄电气化计划十周年时,“真理报”组织了两个专页,表明在一九三一年建设的水电站将等于二十五个伏尔霍夫斯克水电站的发电量(根据列宁建议最早建设起来的水电站)。专页上还登着一个图表,以七个国家的发电量作比较,介绍苏联发电设备的生产和发电量生长的迅速,也表示了苏联电气化进展的程度。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九日“真理报”的专页更是具有重大意义和鼓动性的,专页的刊头是:“苏联用自己的拖拉机种地,用自己的汽车走路!”
我们也可以用比较近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去年八月十三日“真理报”发表的乌拉尔的一个工程师写的“不断减低产品成本”一文,只讲如何采用群众性的办法发动群众积极地提出创议,群众如何参加减低产品成本的工作,而不是讲减低成本的技术上的各种作法。这篇文章也谈到高速切削的问题,但也只着重讲群众如何运用这种先进方法,而不讲专门技术。“真理报”登载的先进生产者自己写的介绍先进经验的文章,如一个电力掘土机司机队长写的“降低建筑工业的成本”一文,就只讲用什么办法降低成本,如何合理地组织劳动、保护机器,连一个技术性的术语也没有。“真理报”认为:谁如果要了解专门技术问题的细节,他可以写信问先进生产者本人。
那么,“真理报”的工业宣传是否不接触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呢?不是的!“真理报”宣传了许多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但没有狭隘的技术性和业务性,而是把具体的经济问题提高到政治、思想上加以阐明。例如,“真理报”提出过建筑工作的合理化、材料的标准化、结构的轻便化的问题,以消除浪费现象,节约建设资金;同时还提出要反对建筑上的保守主义和追求豪华的现象。“真理报”号召要爱护材料和降低建筑成本。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古比雪夫在“真理报”上撰文说:假如我们不能把建筑成本降低百分之十五的话,我们就不能完成建筑的纲领。一九三○年十月十八日“真理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国内三十个大工程领导人开会的结果,介绍他们关于建设中准备工作的经验。当时有一些从事建设工作的人,不重视施工准备工作,一开始就去建设工程的主要部分,不考虑建设施工所必需的道路、住宅、食堂、辅助建筑等,结果造成施工中的混乱现象,使工程速度反而推迟下来,使国家建设计划不能按照预定的速度完成。“真理报”批评了乌拉尔一个矿山的建设,这个矿预定十六个月完成,就因为没有做好上述的准备工作,结果三十二个月才完工。一九三○年四月三日“真理报”曾在社论中批评:“工程没有设计就开工了!”报纸反映了一个化学工厂和乌拉尔的一个工厂,工程开工的时候到了,但还没有拿到设计图纸。接着在同年四月六日又发表了社论:“最主要的是设计问题”。此外,“真理报”还对分布原则、集中使用资金、材料设备供应、节约金属、机械化施工、新建工程设备的订货等工业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分别运用专页、辟栏和社论、专文等形式作了宣传,并对工作中的缺点进行了批评。
由此可以看出,“真理报”在注意宣传建设的规模和景象以鼓舞人心的同时,也很注意提出工业建设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以指导工作;而在这项宣传中,又力求避免介绍专门技术和工作方法的细节,使广大读者都能看懂。
关于宣传生活改善和克服困难的问题
在实行工业化的初期,苏联人民的生活还不很富裕,而有些生活福利问题,国家又暂时难以解决。“真理报”宣传这个问题的经验是:对人民生活的每一点改善都要大加宣传;不空洞地讲如何艰苦奋斗,而要用具体事例,教育群众克服困难。
苏联开始大工业建设时,群众认为:既然国家花了这样多的钱去建设大工业,就不会再用很多钱去建筑住宅改善人民的生活。但是事实证明,大工业建设本身就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例如,大建设开始后,许多人就有了工作做,一九三○年又在全苏联解决了失业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原来生活状况很坏的贫农雇农,大建设一开始就参加了工厂和集体农庄,生活状况开始有了变化。在建设大工厂时,又必然要建筑一些住宅、学校、医院、洗澡堂,这些都是从前所没有过的生活福利上的设施。在这当中,“真理报”就不断地报道新企业开工、工人上工的消息,如“莫斯科今天又有五百人上工了!”的消息,用事实告诉人们:随着工业建设的开展,失业现象将必然地被消灭。“真理报”又用专页介绍了莫斯科的东南角齐美诺夫卡这个地区的建设。从前这里的工人睡在木板棚里,睡得很挤;而在短短的四年中间,这里建设了许多新的住宅、柏油马路、花园,改名为列宁区。“真理报”大力宣传这些生活改善的实际事例,教育工人懂得他们是为了自己在从事建设,这样就能提高工人群众的社会主义意识,推动工人积极劳动克服困难。
“真理报”是很重视粮食问题的宣传的。粮食问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后很严重,“真理报”根据列宁制订的“监督粮食、消灭投机、节约粮食、征集粮食”的原则进行了宣传,报道了中农、贫农、集体农场积极交粮的事例,和向富农征集粮食的情况,也揭露了反抗征集粮食的事实,对先进和落后的现象分别进行了表扬和批评。“真理报”又报道了粮食供应情况,与粮食投机者进行了严重的斗争;大量报道了对粮食和日用品实行配给制的问题,以保证最合理地使用当时并不充裕的粮食和日用品物资,这在贯彻配给制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真理报”还经常报道那时工厂中所设的工人生活供应部的工作,报道了在工人住宅区开展工人菜园的运动。“真理报”在这一宣传中,从多方面反映人们克服生活困难的各种斗争,并贯彻着经济建设是为了提高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的思想,因此这些宣传就大大地鼓舞了群众,动员人们奋不顾身地参加苏联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