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社区美:文明新风入万家(京津沪精神文明巡礼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23
第1版(要闻)
专栏:京津沪精神文明巡礼之三

  社区美:文明新风入万家
本报记者王锦鹄吕网大
文明小区:现代都市文明的载体
记者在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采访时欣喜地看到,这些城市把创建文明小区同强化社区管理和完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了;不断提高社区的现代文明水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文明小区在提高市民的道德观念和文明素质,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方面所起的作用,已愈来愈为当地党委和政府所重视。
今年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一过元旦便分赴各区检查落实创建文明小区的工作。创建文明小区,是去年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更是加大了力度,从一开始就抓住不放。
北京市创建文明居民区,以“环境整洁优美、秩序安定井然、生活舒适方便、风气文明礼貌”为标准。上海市早几年就提出在市区居民中开展以“环境整洁优美、社会秩序安定、社区服务全面、邻里关系和睦、文化生活丰富”为标准的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天津市开展了以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的“竞赛工程”,去年则把迎亚乒赛、创建文明楼幢作为大事来抓,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不少居民把创建团结、和睦、洁净、优美的居住环境,作为家居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目标,自觉积极地参与,争作文明市民,争创净化、美化、知识化的楼幢。
开展这些活动,可说是城市广泛深入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新的思路。上海的同志说是有了一个新的“抓手”。在上海,创建文明小区的活动已开展了六年,涌现出了3个全国文明住宅小区、39个市级文明小区、131个区级文明小区。北京创建五年来,也选出了46个市级文明居民区。在这些文明小区内,群众社会安全感明显增强,市容环境得到改善,社区文化更加活跃,便民服务设施日益完善。
文明小区:城市熠熠闪光的明珠
记者来到了北京市东城区赵家楼文明居民区采访。干净整洁的街道、友善交谈着的人们都给记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一间半地下的居委会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墙上挂着“文明小区示意图”、“管界平面图”、“组织结构、居民情况、三产便民图”等。居委会主任孙淑卿大娘告诉记者,小区内流动人口多,街区建筑又多是院落式的平房,这些给小区管理带来许多困难。而赵家楼居民区,所以能被连续评为文明居民区,是居委会实行了从党员抓起的办法,党员包户、包院,抓卫生、计划生育、治安,主动调解纠纷。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位大娘找到居委会,说家里来了一位海外亲属,想要填写《进京人员登记表》。孙大娘说,居委会坚持暂住该区的进京人员填写《进京人员登记表》,并每季度召开座谈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记者参观了位于杨浦区的延吉新村街道。60年代,我们中的一位记者在上海求学期间曾经到过这里,当时此处是一片荒地。
改革开放后才逐步辟为住宅区,1984年新设延吉新村街道办事处。1987年,当时任上海市长的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延吉小区竣工典礼时题词:“建设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住宅区,为改善上海人民的居住条件而努力。”现在,这个占地仅2.4平方公里的地区,居住着3.2万户居民,人数超过10万。
这个住宅区的建筑,比起近几年不少地区新建的住宅区来,显然有些“落伍”了。然而,这里优美的环境、洁净的街巷、宁静的氛围,足以让那些久居喧嚣闹市的人们所依恋。记者到延吉新村那天,刚下过雨,新村的柏油路、水泥路上,竟不见污泥浊流;楼幢四周,没有纸屑烟蒂等废弃物。我们在五村、六村转了一圈,室外未见自行车停放,原来居民都自觉地把自行车停放到车棚内了。居民村内,听不到流动摊贩的叫卖声,也不见收破烂的、修鞋补锅的、吆喝封阳台油漆门窗装防盗门的以及其他闲杂人等。新村规定,闲杂人不能在居民区内瞎转悠、乱吆喝,卖东西、修修补补都有固定的地方。新村内还有小公园。街道办事处的李还同志告诉我们,延吉街道绿化率达25%,人均占有绿地达5.5平方米。置身新村,感受到的是宁静、温馨,看到的令你赏心悦目。
延吉街道在创建文明小区活动中,着眼于家庭,把每个家庭作为细胞,以提高每个家庭成员的素质作为基础,促进整个小区的文明程度。他们组织家庭读书会、家庭文化周、十月金秋歌会、元宵灯会、老少同乐运动会等活动,将“爱祖国、爱上海、爱杨浦、爱延吉”的主题寓于其中,既促进了家庭、邻里和睦,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天津,记者慕名来到和平区新兴里文明小区。乍一看,这里的一切都很平常,普普通通的楼房,普普通通的格局。居委会的办公室是两间简陋的小平房。这貌不惊人的小区魅力何在?居委会的大妈们七嘴八舌地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美丽的家园图:春天到处是花,绿化好;这里住着放心,每天有老人义务巡逻,坏人坏事有人管;这里住着方便,居委会的便民点每天把酱油醋什么的送到楼下;这里的人互相帮助,志愿者协会为优抚对象无偿服务,各家各户都是志愿者,实行挂牌服务,谁家有什么特长就在楼口挂的牌上写明,什么修电灯啦,打针啦,实在没特长的就负责卫生、治安,收收水电费什么的,有什么事各家就知道该找谁了;这里的人齐心,街里每年要做一次问卷调查,问一问各家各户可提供什么服务,需要些什么服务。1995年共发出调查表750张,收回750张,其中696户表示可以提供服务;这里没有什么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有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找邻居。
我们提出到居民家中看一看。
居民张老师的家可谓一尘不染,没有时下流行的家具和装修,却给人室雅人和的感觉。年已七旬的张老师看起来只有50来岁。当我们把这一印象告诉她时,她开心地笑了:“我年轻的秘诀,一是做小学教师,长期跟孩子们在一起;二是心情愉快,家里和睦,邻里间也跟一家人似的……”
文明小区建设任重道远
文明小区建设,在提高人的道德观念和文明素质,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方面,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文明小区还太少,许多居民小区还远未达到文明小区的标准,更何况还有大量的城郊结合部。
城郊结合部,是指城区与郊县农村交汇区域,它既是中心城区的延伸区,又是乡村实现城市化的先行区。然而,目前在不少城市“都市型大楼里的愚昧脏乱”、“新住宅小区的陋习混乱”、“现代化公路上的无序紊乱”等等现象,在城郊结合部都充分地显现出来,成为城市管理中一个死角,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大难点。
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把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好,使他们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劳动力资源,是都市社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北京,形成了“浙江村”、“安徽村”、“河南村”等等外来人口群居部落;在上海,外省市在此的流动人口多达350万,其中大部分在城郊结合部居住和工作,这些都给社区管理和建设增加了一定难度。
对于像京津沪这样的大都市,有的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中心城市;有的要建成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发展目标一经确定,社区建设已成为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附图片)
延吉二村党支部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发动党员冲洗溢的污水。
上海杨浦区委宣传部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