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称职的村干部为何想“撂担子”?——湖南省常德市1870个农村党支部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23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本月话题

  称职的村干部为何想“撂担子”?
——湖南省常德市1870个农村党支部的调查
“撂担子”现象令人忧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湖南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面前,这就是一些越是能力较强、工作出色的村干部越“撂担子”。据湖南省常德市1870个行政村统计,仅1994年以来就有757名村干部想“撂担子”,占村干部总数的8.1%,其中“撂担子”的村党支部书记213名,占村支书总数的11.4%。他们平均年龄为42.6岁,任职时间最长者9年,最短的11个月,且绝大多数是工作称职的村干部。受“撂担子”的影响,不久前又有369名村干部提出申请,不同程度地流露出村干部难当、怕当、不愿当的心理。
他们为何“撂担子”
农村村干部“撂担子”的原因比较复杂。通过调查分析,“撂担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原因之一,普遍偏低的工资待遇使他们产生了心理上的失衡,诱发了“撂担子”的想法。村干部常年累月奔走在外,工作繁忙辛苦,基本上是不脱产的脱产干部。他们的年工资大多在七八百元至一千元左右,大抵相当于或低于本村的人均收入水平,而且还要到年终才能兑现。加之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带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一些富裕了的个体户在村里神气活现,个别村干部下海后,利用自己懂经营、会管理的才能,很快成了农民眼中的“款爷”,这些对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工作清苦、报酬菲薄的现职村干部形成较大的冲击,使部分村干部感到困惑,思想产生骤变,觉得不如早点“撂担子”,多赚点钱更实惠。常德市石门县和安乡县有68名村级干部就是因为抵挡不住这种诱惑而“撂担子”。
原因之二,工作难度不断增大,部分土生土长的村干部感到力不从心,产生了“撂担子”的念头。常德市村级干部中47%的是初中以下文化,其中小学文化的占16.9%。长期囿于土地与农民的生活圈子,决定了部分村级干部不愿也不知道怎样走向大市场,当市场经济扑面涌来,一些村干部无所适从,不知从何抓起。由于缺乏市场经济意识,他们看山山愁,看水水恶,发展经济没思路,脱贫致富没门路。由于农村方方面面各项工作的落脚点都在村里,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什么工作都需要村级干部去抓落实,使他们感到压力很大,不如一“撂”了之。
原因之三,后顾之忧无人管。不少村干部反映,工作了一辈子,也成不了国家干部,子女就业更是无门路,还不如到乡镇企事业单位谋个职。由于“前程”渺茫,任职长的心灰意冷,新任职的无工作干劲,严重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常德市有47名有一技之长的民办教师,被村民举荐当上村支书,上任仅一年多,就使村里的面貌大为改观,集体经济收入从长期亏损到盈利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群众十分满意,可他们看到政府规定,民办教师到2000年将全部转为国家公办教师的消息后,说什么也不干了,又决然回到了从前的教师岗位。
原因之四,工作弹性大,使部分村干部左右为难。调查中,有43%的村干部对地方一些政策持怀疑情绪。安乡县90%的村均负债“生产”,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由于债务沉重,村干部在群众中讲不起硬话,树不起威信,而一年到头上门讨债的接二连三,有时甚至逢年过节都不得安宁,村干部只好东藏西躲。仅1994年该县就有79名支部书记“撂担子”,占全县支部书记总数的31.4%。常德市安乡县仅发生无理谩骂和殴打村支书的事件就达80多起,其中1人还被夺去了生命。面对此种情况,不少村干部气愤地说:“为了工作却遭别人暗算,这个问题不解决,叫我们怎么干下去?”
“撂担子”的对策思考
农村村干部频繁“撂担子”现象是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给农村工作带来了严重不良后果,致使有的村“群龙无首”,有的村工作甚至处于软弱瘫痪状态,直接影响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稳定村级干部队伍,具体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多树立正面典型,搞好宣传引导。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从农村发展的大局出发,培养和树立一大批肯于吃苦、勇挑重担、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村级干部典型。
二是着力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给他们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以进一步增强村级干部工作岗位的吸引力。
三是积极为广大村干部排忧解难。各级各部门要从稳定农村政策的大局出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严肃性。要加大整治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力度,从严处理殴打和行凶报复村级干部的行为,为广大村干部撑腰壮胆,千方百计支持他们的工作。
四是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要特别注意把那些开拓意识强,有一定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的农村知识青年、复退军人等,选拔到村级干部队伍中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