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啊,橡胶树——景洪漫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24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啊,橡胶树
——景洪漫笔
王必胜
三月,当北京还是春寒料峭之际,西双版纳已是一派盛夏的景象。南国热带旖旎的风光,梳理着这座边境城市的夏日容颜:那伟岸挺拔的棕榈,冠盖如云的铁刀木,青翠葱茏的芒果树,绚丽如火的凤凰花,那知名和不知名的各种热带植物,在这个绿色的世界里,竞相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展示生命的热烈和灿烂。
人称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究竟有多少种,难有精确的统计。这里最古老的树种鸡毛松,距今已有一百多万年历史,最著名最常见的植物“五种树”——菩提树、贝叶树、铁刀木、大青树、槟榔树,“六种花”——鸡蛋花、荷花、凤凰花、缅桂花、玉兰花、野姜花,一年四季,争奇斗艳。
盛夏的西双版纳,穿行在这满世界的绿色中,人们的心都熏染得绿了。观赏这绿色世界里的奇树异卉,品尝热带佳果,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造物主的恩惠,你会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这块丰腴的土地上,大自然的厚德载物,想到我们可宝贵的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
景洪是西双版纳自治州所在地,澜沧江、流沙河经流而过,南疆迷人的异域风情和傣乡浓郁的人文景观,使这座美丽的城市成为旅游的胜地。在景洪市,富有现代建筑特色的版纳大厦、度假村,熙熙攘攘的集市广场,装点着这个边陲城市的现代化气息,那富有特色的曼听公园、孔雀湖、热带植物园、民族风情园,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和五颜六色的奇花异卉丛中,令初访者欣叹不已。然而,对我来说,那一片片绿色的橡胶林,那一丛丛密密匝匝参天而立的橡胶树,在我心中更有无可替代的分量。
我是第二次来到这里,再次有幸访问了开发西双版纳橡胶事业的人们。
西双版纳种植橡胶的历史应当追溯到1948年,其时由泰国华侨带回胶苗在西双版纳的橄榄坝上试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在北纬21度以上,在世界橡胶种植史上只有北纬17度的记载,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这块土地上开垦出了成片的橡胶园,“绿潮涌动在北回归线上”,中国人用智慧和韧性创造了一个冲破“禁区”的现代神话。这里建成了相当规模的橡胶种植基地,仅大批量的种植胶林的基地就有景洪农场、黎明农场、东风农场和勐腊农场等。而景洪农场,因它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生产规模,成为云南橡胶战线的佼佼者。这是一个有着1.4万多职工的国营企业,她有过令人骄傲的光荣历史,在40年的历程中,周恩来总理、王震部长亲临视察,一批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农垦人,肩负着党和国家的“屯垦戍边”和建设中国第二个天然橡胶基地的重托,扎根西南边陲,在荒山野岭上垦植出层林叠翠的橡胶林,创造了大面积橡胶北移成功的奇迹。如今,她以先进的管理和争先创优的生产水平,荣获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天然橡胶生产大王”的称号。
鼠年春日,橡胶即将开割之际,正值景洪农场40周年的诞辰。八方宾客云集,老少“游子”归乡,当年“为支援边疆建设”,从部队转业来到这里参加开荒种胶,改造“瘴疠之地”,将第一株橡胶栽种的老农垦回来了;60年代末“上山下乡”从北京、上海、重庆、昆明等地来“插队”的知青代表们回来了。这是农场人自己的盛大的节日。在通往农场场部的道路上,人们用精心制作的彩车、彩灯迎接在这里洒过汗水、献过青春的战友们。这些离开农场有年的“老场工”们,走进簇新的现代化大礼堂、展览馆时,难以抑制住那激动的心情,纷纷在“留言簿”上,写下抚今忆昔的感受和热情澎湃的赞语。
坐在场部刚刚竣工的展览馆里,瞻仰着一帧帧记载着艰辛创业的图片,抚摸着一件件当年“立过功勋”的实物,眼前依稀飘过那逝去的岁月烟尘:30多年前,周总理来到版纳,坐在景洪农场胶林的石凳上,看着那开发出来的一亩亩橡胶林,指示农场职工“这树是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管好、割好,为祖国多生产橡胶”。这亲切的话语激励着职工们40年来不懈的努力。在纪念会上,场长王宏彦的讲话,把人们带入了创业艰难的峥嵘岁月。抚今追昔,那一串串耀眼的数据,像一级级台阶,记录了农场人的业绩,记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献身于垦植事业的历史;40年,是一个艰苦创业、辛勤拚搏和光荣奉献的40年,是几代人呕心沥血、同心戮力的宏图征程。更令人难忘的是,3月17日那天的表彰大会上,当场党委书记张勇展望了实现“九五”规划的远景之后,一双双热情的手,举起了鲜红的挑战书。这是我多少年来所没有见到过的热烈而沸腾的场面,是一个令人感动而又难以描绘的场面:夫妻、姑嫂、姐妹、兄弟,结对互助,此起彼伏的挑应战,各种自愿组合的团队——男子汉组、勇士班、进取班、五虎班、建功班、尖刀班、娘子班、五朵金花班、老协(老战士协会)、妈妈班……几十名代表挤上主席台抢夺话筒,争先宣战;一位女子班的代表,顾不得抢话筒,兀自高声地朗读挑战书,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台上代表争先恐后,台下成员彼此呼应;此情此景,偌大的会场里如涌春潮,应邀与会的许多老农垦们感动得双眼红润,一位长期生活在傣乡的彝族作家激动地说,这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3年前,我来到景洪农场,就曾到过离市区最远的11分场,到过五朵金花割胶班,到过那成林成片、一簇簇、一畦畦橡胶林地,到过连续多年荣获割干胶状元的割胶现场,参观过职工家庭和班组的文化活动室;这次来,赶上了农场庆典,我参加了回城知青们的座谈,听他们忆往昔峥嵘岁月,对比今日的变化新貌;我访问过农场骨干企业的澜沧江木材厂,参加了农场同傣族人民、当地驻军共建的橡胶林的奠基仪式……在这片散发着一缕缕橡胶清香的热土上,我见到和听到的是农场人为了祖国橡胶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的谋划,是作为一个橡胶职工的自豪。
还是在那天的表彰大会上,在人们敬佩的目光中,数十名1995年度的先进劳模们,披上鲜红的绶带,其中有一名青年女工先后四次登台领奖,格外引人注目。获奖者中绝大多数是女工。在农场割胶第一线,女同胞挑大梁,从我们见到的先进材料中,又多是女子班组的事迹。诚如王宏彦场长所说,半边天们撑起了农场橡胶事业的大厦。在割胶现场,我看到了这些妈妈们、姐妹们,她们辛勤的劳动付出,就像那一株株默默奉献的橡胶树,在茫茫的绿海中,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捧青翠。每在开割时节,胶工们清晨4时左右到树位,每一株都要认真地下刀,收碗,一桶桶乳白色的胶汁,又是她们那柔弱的肩膀从山上挑回来,送往胶厂……
橡胶树,朴实无华,没有艳丽的花朵,没有阔叶重枝,在大千世界中,平淡得如同一株山野杂树;然而,它确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枝干挺拔,参天而立;它默默地奉献,那一滴滴清香的胶汁,像乳汁一样,那是大树母体的馈赠。在西双版纳植物园,我曾见到过一株橡胶树王,那斑斑刀痕,那缕缕乳腺,让人想到她生命的沧桑和贡献的辉煌,抚摸着那粗壮的树干,黝黑的树皮,我想到杜甫写古柏的诗: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这诗移赠给橡胶树也是贴切的。然而,用生命的乳汁奉献给人类却是橡胶树不同于其他植物的特出之处。这不也映衬了一代农垦建设者们可宝贵的品格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