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刘伟从北大荒到北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25
第12版(副刊)
专栏:

  刘伟从北大荒到北大
余俊生
刘伟是北京大学年轻的教授、经济学家,对这位北大学人来说,北大荒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经历。
1975年,不满16岁的刘伟被安排在东北农场的一个连队,和青壮年干着一样重的体力活儿。杀猪、修锅炉、扛麻袋这类活儿他都干过。一次,自己患了扁桃体炎,疼痛不止,卫生员带的所有消炎药都吃完了,丝毫不见效,一点办法都没有,要么就这样忍着剧痛,要么就自己想办法走出这漫长的野兽经常出没的沼泽地,到公路上拦辆车到有药的连队去。走是肯定走不出去的,说不定连命都得搭进去。最后还是卫生员在他身上学着做针灸给治好了。就是在这“两头看不见,地里三顿饭”的北大荒,炼就了他现在不知何为“吃苦”的铁人个性。北大荒是中国的特定的历史的聚焦。在这里,刘伟与一批下放的老知识分子朝夕相处,受他们的耳濡目染,再加上他对未来的本能的憧憬,促使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对高等学府的向往。读书使他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舞文弄墨小有名气,多次参加赛诗会,多次获奖,成了一名营部的宣传干事。北大荒艰苦的环境炼就了刘伟不怕吃苦的品格,也为他日后在学业上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刘伟和广大青年一样欢呼雀跃。在填报志愿时,一位老者跟他讲,不考北大将是人生一大遗憾。于是他把第一志愿改成了北京大学经济学系。从北大荒到北大,刘伟实现了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
进入北大,刘伟如饥似渴地苦读。四年大学下来,他对所学到的知识仍不满足,于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时,他放弃了去国家机关和一些研究机构工作的机会,留在了学校工作。刘伟说,每人有每人的活法儿,自己对经商和从政都没有把握,但在学校教书、读书、写书、做学问却感到很有点乐趣,尽管有些清苦,有些酸楚。至今,他已经在未名湖畔学习、工作了18个春秋。获得博士学位的刘伟,1989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又破格晋升为教授,而1994年便再次破格评定为博士生导师。现在他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科学》杂志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多次获奖。
刘伟说他们这一代人内心深处大都充满矛盾,因为思维里没有习惯存量,许多东西还没有认真接受,新的东西又接踵而至,在互相批判的历史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既有对过去传统的继承,又有对现世的功利,还有对未来的文化企盼。政治性格有时执著,有时冲突。学术性格上,由于受北京大学的熏陶和洗礼,固执自信。他主张用足够的时间去深深地品味资料,站在国际和国内的前沿去凝练和把握学术问题,真正的学者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谈到北大荒和北大,刘伟认为这两个地方有一个惊人的相似,那就是都不承认背景。在北大荒,人与自然的斗争十分残酷,无论是谁,只要你能在与自然的斗争中赢得胜利,那你就一定能在北大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北京大学,藏龙卧虎,无论是谁,只要你勤奋努力就会有所成就。可以说,成功是北大给予刘伟的,也是北大荒给予刘伟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