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茂腔戏闹红胶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26
第11版(文化时空)
专栏:

  茂腔戏闹红胶州
石林孙张
“茂腔剧团唱戏来了!”午饭刚过,山东省胶州市斜沟崖村的村民带着亲朋好友,一呼啦拥进了村委大院,争相观看茂腔戏《秦香莲》,容纳千人的院子霎那间水泄不通,迟到一步的群众只好在院外“以饱耳福”。
看到这种情景,演员张梅香异常兴奋:我们团从正月初三到今天在农村整整演了58场,场场观众都在千人以上,想不到至今群众对茂腔戏还这么喜爱,尽管我们风餐露宿苦点累点,可看到有这么多热心的观众来看戏,什么也都忘了。
台上演员一字一腔,一招一式,深深地吸引着台下的观众,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演员的动作和唱腔。
斜沟崖村是全市有名的秧歌村,对茂腔戏情有独钟。过去听戏只能到城里,这几年家家有电视,进城看戏的人没有了。听说剧团要亲自到村里唱大戏,几天前群众就把亲戚朋友请来了。
“能不能在这里再住上一天,晚上加演一场,明天再演两场。”换场期间,村支部书记吴荣民在几位村民的簇拥下来到后台,又是送水又是倒茶。
在场的演员看到群众看戏热情这样高涨,当即答应下来。
随剧团一起来送戏的市文化局局长郑德建,看着演出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青岛茂腔剧团之所以在农村这样走红,关键是选准了送戏下乡这条路。
茂腔戏起源于民间,以前称做“肘鼓子戏”,是由花鼓秧歌发展、派生出来的,流行于山东东部地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被誉为“胶东之花”。
青岛茂腔剧团成立于1950年,建团伊始就确立了“保持剧种特色,勇于改革创新,不离农民怀抱,跟随时代前进”的办团宗旨,把剧团的发展思路定位在活跃农村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上。一部汽车,40多号人,一年到头泡在农村,演出近200场次,农民戏称其是“大篷车剧团”。戏演多了,剧团兴旺了。1993年该团被评为全国百强剧团,是目前青岛市郊区中最活跃的剧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