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文化景点与景点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26
第11版(文化时空)
专栏:

  文化景点与景点文化
周易
出席一个全国性工作座谈会,聆听到曹禺先生这样一句话:文化是明天的经济,经济是明天的文化。笔者寻思许久,感到这是一句哲言。
文化与经济已经联姻。文化在今日的中国再也不是一个苍白的名词,而是一个充满生气的动词。在这个动词的强有力的驱使下,各种文化景点如天女散花,播满神州大地。且不说那些保存完好的古迹,就是层出不穷的“名胜”又有多少。那数不清的公园、数不清的“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正成为招引游客、招财进宝的旗帜。
文化催生着景点,景点衍生着文化。应该说,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当然,文化也好,景点也罢,都有着经济的影子。如果没有经济之诱因,恐怕这些文化景点的壮大速度要大打折扣。也正是有了这一诱因,有了“内”块、“外”块的刺激,景点才如雨后春笋。
文化是块真正的、永远的招牌。人们游览文化景点,还是为了欣赏文化景观。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举着文化招牌的景点有没有文化,有多少文化,有多少真正的文化。
笔者参观过许多风景名胜。应该说,大多数还是名副其实的,欣赏了风景,也欣赏了文化,增长了见闻。但却有不少地方与其名声大相径庭。南方某新开辟的景点,“名人”题字中错别字就达8个,这还不包括乱简乱繁之字。如此大煞风景之“文化”,真令人哭笑不得。
就是一些没有错别字的景点,也不乏倒胃口之处。西南某著名古迹旁,各种现代妇女之内衣在绳上迎风招展,给人以强烈的不适感。而中原某古庙旁,有一牛棚。耕牛之声不绝于耳,实为一种滑稽之伴奏。
说到这里,已涉及景点文化了。应该说,文化景点顾名思义,乃带文化之景点,文化在前,景点在后。景点文化,则是文化景点的文明程度。这里面,既包括景点的文化品位,亦包含景点的文明品格。
笔者前些时期去山西平遥,参观乔家大院。在那么一个僻远的小地方,导游员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举止十分得当,知识面也宽。游客所提之问,她都能对答如流。而中南某著名城市的某著名景点,导游员一口的当地话,让人似懂非懂。更令人遗憾的是,导游员对游客的提问十分不耐烦,你问多了,她不时报以白眼。
可见,文明是一篇更大的文章了。它既有景点固有的文化形象,亦包括景点从业人员的文明素养。景点文化是文化景点的落脚之点。没有一种优质的景点文化,文化景点要想兴旺发达,怕只是一种奢望。
由此想到一些非常著名的古迹上的一些“某某某到此一游”、“某某某敬题”之类的乱写乱画。远的不说,就是北京附近的一千年古刹的墙壁上,下流猥亵之语比比皆是。看来,景点文化还包括景点游客的文明素养了,无论是新生的,还是旧有的文化景点,其文化的维护者应是景点从业人员和景点欣赏人员两个方面。
说到底,要靠文化赚钱,除了全社会热爱文化景点的人多懂点文化外,地方政府还得在景点管理上下点功夫。否则,钱赚到了,文化丢了,其结果很难符合曹禺先生的思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