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凡人李高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29
第1版(要闻)
专栏:

  凡人李高令
本报记者吴焰
其人
在青岛,李高令知名度之高,真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一位出租车司机说:“李高令?不认识他本人。可我知道他住哪。”
在公用电话亭给李高令打电话,一开口,收钱的大妈就直打听:“你找的是那个抓小偷的李高令?”
李高令究竟何许人也?
青岛人氏,年届不惑。中等偏高的个儿,一脸厚道的笑容。当过工人,修过摩托,4年前从事个体出租车营运至今。
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奖章一张双人床都铺不开,每年要到工厂、学校、部队、机关作报告100余场。目前挂着的头衔一大串:“市政协委员”、“区人大代表”、“雷锋小学校长”、“莱西河里吴家乡脱贫办主任”、“个体出租车学雷锋联组组长”、“莱西宏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最喜欢的人是雷锋;最爱读的书是《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最爱听的歌是《爱的奉献》;最信奉的话是“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幸福”;最痛恨的事是“老鼠过街,没人去打”;最大的爱好是“管闲事”——10年来抓小偷近400人次,捐款(包括投入扶贫项目资金)累计16万元;最醒目的标志是他的出租车,全青岛甚至全中国恐怕都只此一车——黄车身、红车顶,车门喷着雷锋头像,车顶竖着“全国优质服务”灯箱,车头挂着三块标兵车匾额。
这就是“标兵”李高令。
其事
因为头天晚上从威海回青岛途中与别人撞车负了轻伤,高令便难得地歇在家里。走进搬迁过渡的房屋,平板床、小衣橱,穿了十几年还在穿的棉毛衫,让你难以相信这就是那个一次捐给素昧平生的烟台患病女孩1000元、掏出1万元毫不犹豫地资助建雷锋小学的“董事长”家庭。抽着一元三角一包的“宏图”牌香烟,李高令乐呵呵的:“我也知道哪种烟好抽。不过,怕抽惯了高级烟,以后改不了嘴。”
高令很忙。上个月连轴到各地作报告,一个月就没出四五天的车。高令说:“我一个个体户,人家看得起我,是我的荣誉,我哪敢推啊?可是,谁也没替我想想,我不出车,又怎么挣钱养家呢?”
高令最不乐意听别人叫他“英雄”、“模范”。“我只是凭良心干了些自己应该干的事而已。”抓了那么多小偷,树了不少敌。他以前那辆出租车,几乎是“体无完肤”,不得不提前“退役”。最严重的一次,几个歹徒向他连刺五刀,鲜血染红了整件衣服。以至于现在,高令头顶上、眼角边、手掌上到处都是疤痕,4颗门牙也被打落过。
问高令:“你不怕死吗?”“咋不怕?”高令连声直言。几年前,乘公共汽车,他帮着两个外地农民抓小偷,狗急跳墙的小偷拔出匕首,明晃晃的刀子就顶在眼前,高令真有些怕了,情一急,腿一软,强撑着小声说了句:“别来真的,我是李高令。”最终,在他和群众的努力下制服了小偷。次日的报纸头条刊登了这一消息,文中写道,李高令挺身而出,大喝一声:“我是李高令”,吓得小偷闻风丧胆,束手就擒。以后,高令抓小偷前,必大喊一声“我是李高令”。他说,这既是给自己壮胆,又希望周围人听了能站出来帮“李高令”一把,人多力量大嘛。
高令也有烦心的事。帮过哪些人,他自己都记不全了,可并不是人人都很善良,装病蹭车的、哭穷要钱的、冷嘲热讽的、甚至以怨报德的、恐吓威胁的,也没少见。他曾经利用自己的“知名度”申请了一个公用电话,原想给四邻街坊谋个方便,没想到别人方便了,老父老母却常常半夜被吵起来开电话,就这样,还有人说他是为自己捞取好处,更有人举报他乱收费,结果工商部门来查,发现他这儿的收费比标准还低;他尤其不能忘记的是去年7月18日,两个别有用心的人打电话告诉他68岁的母亲,说他出车祸死了,老人家经受不了这打击,两天之后与世长辞。还有人以伤害他女儿相威胁。
其愿
高令自我评价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在家里,有些大男子主义——用妻子的话说,是“封建思想在作怪”;不会跳舞,不会唱歌,不会娱乐,就馋个抽烟,一天可抽3包,还喜欢看点书;不爱管钱,懒得记事;也没想过成什么大业——他说,“真有什么心愿的话,就是希望人人都能互相帮助,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得知我将回上海,高令眨巴眨巴眼睛说:“要是‘大众’能赞助一辆雷锋车,那多棒啊。”他露出胶东人的憨厚:“我最喜欢桑塔纳,可我买不起。反正,我开着雷锋车不会给青岛人丢脸,给雷锋抹黑。”
(本报《华东新闻》第九版今天同时刊登通讯《傻子?好人?高人?——青岛人眼中的李高令》,并将以“我看李高令”为题开展“一月一题”讨论。——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