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英国的经济政治危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9-12
第3版()
专栏:

  英国的经济政治危机
齐生
八月六日艾德礼向下院宣布,“英国是处于危急与焦虑之中”,这话不仅道出了今天英国的经济情况,而且反映着它的政治形势。
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中,英国是第一个爆发了经济危机的“强国”,但是与行将到来或正在开始的美国经济危机不同,英国的危机不是由于生产过剩,而是由于生产不足;它目前主要的表现是在输出不振兴收支不敷两方面。而由经济危机促使表面化的政治危机,则表现在工党政府经济与外交政策的开始破产及因此而产生的艾德礼当局政治基础的动摇。
英国向来是个入超的国家。除了煤与硝酸盐以外,英国工业所需之其他一切原料与大部分粮食,均赖国外供给。战前英国抵偿人超的收入来源,大体上是:靠商品出口抵付百分之五十九,海外投资收益百分之二十六,商船航运收入百分之十一,银行及保险佣金百分之四。可是战争改变了一切。比如据英官方数字,一九四三年英国的商品输出,就较战前在价值上跌落百分之五十一,数量上降低百分之七十强。战时英国海外投资损失了八十亿美元(为总数之一半)。战前英国具有世界第一的商船队,在战后则仅及美国的四分之一。银行业务的收入,亦减少约百分之三十。不仅如此,战前世界上最大债权人的英国,在战后成了帝国自治领、殖民地及其他国家的债务人,其债务数达一百四十亿美元,而其自美国租借法下的债务,尚未计算在内。
这种情势,迫使英国为恢复其战前生活水平,必须在战后增加其商品输出至一九三八年的百分之一七五。工党上台后,积极节缩人民衣食(战后生活主要必需品百分之九十仍受配给)、增加输出,结果于去年四月前后,英国的输出曾一度以百分之七的速率逐月增加,同年七月份的输出并曾超过三八年每月平均数的百分之二十。贝文曾因此而得意忘形。可是这原是非常短暂的。这是战争积累下的各国人民(主要是未受战争破坏的帝国内部各国)购买力及美国军事工业复员并满足其国内积累的需要等暂时条件的结果。工党政府增加输出所必需解决的一些基本先决条件(如工业设备的改装、足够的劳工、煤的供应及市场问题等等),都没有给予解决,因此这种输出“景气”,实际上是“昙花一现”。
      ×        ×        ×
苏联经济学家莱夫·孟德逊说:“英国工业主要资本全部需要大大补充。特别是在六年战争之后,破旧机器的改装在数量上绝对不充分的时候。英国为其在世界经济及世界市场之地位的斗争,其结果如何,将大大依赖于主要经济部门的重建,能做到何种程度与速度而定。”
可是改变装备,需要投资。在战争中损失了国民财富三分之一的英国人,没有这样大的投资力量。工党于是在节缩人民衣食尽力榨取工人阶级血汗之外,采取了主要工业部门的所谓“国有化”措施。可是工党在“国有化”政策上,由于其明显地唯大资本利益是图,不仅迟缓而且不彻底。在实行“国有”时,政府不仅向资方支出高价赔偿,给国家财政及纳税人以重大负担,而且在“国有”企业上依然保留其原来资本的大权,拒绝给工人以参与管理的权力。这当然阻碍这些工业部门的重建及提高其生产率。煤矿于今年元旦“国有”后,其对煤荒克服的几无成效,原因即在于此。
其次,工党的反动外交政策及工资政策,阻止了劳工问题的解决。
据今年初英官方数字,去年十一月英国仅输出品工业一项就缺乏工人五十万名。农业工人不足三万三千人。可是另一方面,贝文为支持其外交政策而保留的军队及其补助队人数,同一时期则比战争开始前多一百零三万人,非工业的政府机关职员、警察及杂役则多五十八万一千人。在国内舆论压力下,艾德礼于今年二月二十一日宣布要在一年内减缩军队四分之一或约三十五万人,但迄今年八月的半年中,仅复员了八万人。
同时,在工党“除非工业生产量上升,工资是不能增加的”。这种工资政策及减低利润税收并宣布“不能对富豪再事‘压榨’了”的利润政策底下,劳工的分配,怪象百出。“煤矿区闹人荒,跑狗赌场不愁雇不到职员”。英矿工同盟总书记英共中委霍尔纳说:“由于人力的缺乏,最必须的东西都未能生产到足够的数量,而在生产能够获得高利的东西时,则不缺乏人力。大部分工程人员都从事于制造摩托脚踏车,但如有人想为英国旧式的纺织业获得自动织布机时,他要等十年才能交货。”因此,其出口曾占英国输出总量百分之三十的纺织业,在四七年五月,其生产量仅及战前的一半。
劳工不足,加上运输条件的恶劣,今年二月英国终于爆发了煤荒,成为目前经济危机的先导。
     ×         ×         ×
煤是英国称“强”与复兴的关键,其工业动力的五分之四靠煤,并且也是它输出的大宗,霍尔纳说:“英如能年有五千万吨煤的出口,就可不依赖美国”,可见煤对英国的重要。然而由于人力的缺乏,劳动条件与技术的低劣加上战时长期的忽视,英国煤产自三八年的二亿三千万吨,降至四五年的一亿五千万吨,并在今年二月一场大雪下发生空前大煤荒。这次煤荒不仅使工党增加煤产至战前水平的计划破产,而且使全国百分之五十的工厂关门三周。其结果则“给英赖以为生的输出打穿了一个八亿美元的漏洞”。
在煤荒以外,英国面前另一严重问题,是市场的不足。
战前英国出口百分之五十是由帝国市场承销的。可是在战争期间,四四年加拿大竟一跃而成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澳洲在战前只有三个工具机工厂,四四年则增至一百个。在军事工业进行复员之后,加拿大、澳洲与南非甚至印度新起的工业,在帝国内部与英货发生了竞争。战争摧毁了德意的势力,并且严重削弱了法荷比诸国,可是当英国输出品输往欧陆时,那里却不仅有大量的美货,而且是动乱与贫穷。印度、埃及、越南、印尼及希腊的解放斗争及绵延的战事,也都阻挠英货之推销,然而这与美货的竞争比起来,都并不算大问题。
东亚的市场,原来主要是英国的,现在为美国所独占;蒋介石中国已经美化了,就连印度——英国如此重要的市场,美国也深入了。战前南美曾承销英货输出的百分之八,但在目前,“英国对拉丁美洲三个月的输出,只相等于美国对那里一个礼拜的输出。”
这样,在煤荒与市场有阻的情况下,英国今年头五个月的输出价值仅一亿七千万美元,只等于阿根廷去春对美的输出,而为去春加拿大对美输出的七分之一强。在收支方面,去年英国收支不敷的赤字达十三亿一千二百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则仅美元外汇之亏细即达十六亿二千万美元。
                      (未完待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