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走近平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4-28
第1版(要闻)
专栏:访读者想知的地方

  走近平潭
本报记者王科
今年3月,规模空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演习,使地处东海的岛县——平潭县声名大振。4月上旬,我们有幸作为三军演习后首批上岛的记者,走近了这颗“东海明珠”。
“不毛之地”变绿洲
车出福州,东行128公里来到福清市的小山东。极目东眺,一座形状如坛的岛屿隐隐浮在云海苍茫处。这就是我国第五大岛——海坛岛。以它为中心,周围120多个岛屿、600多座岩礁星罗棋布,构成了今日的平潭县。
到过平潭的人无不为岛上的苍翠而叹服。一踏上平潭地界,我们便为绿色所环抱: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树,连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道边堤旁的木麻黄、相思树、黑松,不断延伸……据介绍,平潭县有林地面积15万余亩,绿化率已达95.74%,森林覆盖率近40%。
然而,这绿色却来之不易。属全国强风区之一的平潭,素有“只长石头不长草”之说,清乾隆十四年,曾经“一夜狂风起,埋覆十八村”。直至80年代,飞沙走石仍不时肆虐。
是谁将郁郁葱葱引至海岛?60年代初,当时的县委书记从海南岛带回第一批木麻黄树种,从此,全县人民年复一年,造林不止。1990年,基本实现宜林荒山造林。1993年,在完成沿海防护林体系一期工程后,又开始建设二期海防林工程。去年平潭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等称号。
到平潭的第二天,我们参观了著名风口——芦洋农场,“一夜埋覆十八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解放前是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农场党委书记方天发介绍了他们在风口植树造林的经过:先在风口种篱笆,于其底端种老鼠刺草,一年后在老鼠刺草处植树。就这样,风口林每年向海滩移几米,林进沙退。到去年,风口已全部被堵住了。
海岛,不再冷清
平潭扼守我国“海上走廊”台湾海峡和闽江口的咽喉,自古就为海防要冲。戚继光当年曾在平潭设“游营水寨”扫荡沿海倭寇,民族英雄郑成功也在此驻重兵,作为进军台湾,与荷兰侵略者作战的基地。平潭的东澳距台湾新竹仅68海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使这里平添一层神秘的色彩。
乘轮渡穿越海坛海峡去平潭娘宫码头,只见身边波涛汹涌,浪峰飞花。与老船长攀谈得知:80年代以前,进出岛的人很少,每天轮渡只需一两趟,岛上冷冷清清。现在,两艘可以装载18部大客车的滚装式大马力渡船每天24小时营运不停。
改革开放以后,平潭虽然也被列入沿海对外开放县的行列,但由于种种因素,与其他沿海开放市县的火热局面反差很大。1992年4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了平潭现场办公会议,决定赋予平潭32条开放、开发的优惠政策,从而打开了平潭封岛关门的局面。
岛门初开,国内外客商便纷至沓来。1992年之前,平潭只有6家小型三资企业,而目前外资企业总数已达51家。在平潭县塘屿岛北侧,有一处蓝色的港湾,作为对台贸易区的南中村就坐落在这里。多年来,尽管台湾当局奉行“三不”政策,但平潭台胞接待所一直为台湾渔民提供修船、补网、医疗和补给服务,平潭人曾搭救过无数的台湾渔民。1981年3月,国务院批准平潭东澳港作为首批台轮停泊点,至今接待台胞近6万多人次。我们特意去东澳港看了看。虽然军事演习刚过不久,但港口里已停泊着三三两两的台湾渔轮了。
“两翼”,只待羽丰
空中俯瞰,平潭岛形似麒麟,这一象征,为平潭增添了魅力,更为平潭人带来了腾飞的希冀。
在平潭,得益于造化鬼斧神工的海蚀岩礁数不胜数,千礁百屿的平潭仿佛是天然海蚀地貌博物馆,令人叹为观止。平潭的石奇,平潭的沙更是一绝。20多个新月形的海湾镶嵌在东岸,沙滩首尾相接,沙质优良,洁净晶莹;滩面坦阔,可行车走马。
迷人的地文景观与水域风光,为平潭旅游兴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4年,岛内八大景区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平潭也被列为福建省旅游经济开发区。“养在闺阁”的平潭撩起了面纱,海内外前来观光的游客日渐增多,去年超过15万人次。入夜,几年前尚是“日落而歇,户户闭门”的平潭城关,现今霓虹灯闪烁,人流不息。
如果把旅游业比作平潭的一翼,那么,海洋业就是平潭腾飞的另一翼。去年,平潭渔业产值超过4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3%。海上贸易、海洋运输、矿产开发也加快了步伐,平潭“海岛经济”初露头角。
勤劳勇敢的平潭人为“麒麟”插上了“两翼”,他们相信:“两翼”羽丰之时,正是平潭经济腾飞之日。(附图片)
压题照片:依山傍水的渔村一角。 刘嘉静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