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平顺农民剧团的改造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9-12
第4版()
专栏:

  平顺农民剧团的改造经过
李卓民
编者按:平顺农民剧团曾在七月九日太行三专署剧团会议上得到表扬,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该团最近活动相当地适应了农村环境,深入到山庄窝铺中进行戏剧宣传。本文对于该团经验介绍虽不全面,但仍可供各地参考研究。
                    
农民剧团虽然自四五年七月一开始成立就注意了新剧的创作与排演,但因演员多出身于旧艺人,总觉得演旧剧拿手,所以旧剧的出演常常多于新剧。旧剧的出演,“行头箱把”一大堆,加之有些思想落后的旧把式不想背铺盖,于是出门最低限度必须用四、五头牲口,这负担便加在演剧村的身上了。再加上当时还有个赚钱的想法,所以演一台戏动辄几万(指去年冬);而且个别演员自高自大,作风不好,不吃上顿白面就不登台………。
但是剧团主要是活动于农村,而平顺又是个多山多沟的县,是分散村多集中村少,小村多大村少,山庄多平村少的县;以这样庞大派头的剧团如何能满足本县群众的要求呢?牲口驮上箱不能走东山上的小路,所以分散村不能看到,小村花不起那样大的戏价,也看不到。大村虽然一年中勉强能唱一两次,但大村为数就太少了。因此造成剧团一年在家住多半年,演员感到非常苦闷,而且生活又困难,也不知自己算个脱离生产,还是不脱离生产;并且有些村子给演员出战勤变工小米,但因实际分工很少,连变工小米也出不够,演员的劲头就更小了。群众因上述原因,自然不满意。领导上也觉得剧团困难重重,一时不好解决。一般干部也认为剧团是个累赘。于是客观情况告诉,再不赶快改造,将难于继续下去了。
就在这时,领导上提出:“决心改造,改成小型剧团,人数最多不超过三十人,每人都要学会演剧又会音乐,多演小型剧少演大型剧。”
开始提出来演员思想弄不通。第一是觉得由大缩小,是件败兴事。第二觉得当下就取消了旧剧,似乎还不能尽合群众口味。第三觉得不写戏价,生活上要大大吃苦;特别是感到不演大剧实在小气,又不过瘾。于是议论纷纷。但是另一方面,大家也深知不改造不行,象在新城等地演出时,六区群众反映:“东山上永看不到农民剧团的戏,不如干脆取消了它”!种种情况,充分说明群众对剧团的不满,在此趋势下,就只有试行改造了。
于是在六月初,将应用的演员灵活集中,排出了“劝归队”“出路”“错打算盘”“劝妇满”…………等小型剧。在“七一”会后,拿上政府的介绍信自己背着行李幕布下乡,结合抗旱备荒进行义务宣传。
在这次巡回演出期间,剧团只要群众管饭(群众吃啥演员吃啥),不要戏价。晚上演戏,白天帮助群众下地。并曾在四、五天内,演出三四个村子,每天除行军外,沿途识字的同志还写标语,画漫画。到了村子以后,与村上工作结合演出。如到圪联铺村,见到灾荒已经很严重,一家上午还吃面条,据群众说这家往常日就不节省。剧团黑夜便演出“错打算盘”,闭幕后村干部又登台讲了话。另外见一个二十三岁的闺女要自由结婚,家里父母不允许,同时又看到有的地方仍给妇女缠足,订婚看日子………等现象,就演出多日未演的“小二黑结婚”。再因构各村部分落后群众因天久旱不雨,到五龙洞去取水求神,便又即时编出“反迷信”等快板鼓词。以上这样一干,得到了出乎演员意外的收获。
首先群众已不再把他们当旧戏班子看,而以对工作员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了。东青北的群众说:“这是宣传队呀!过去唱的那一朝一帝咱懂不得,现在演的是眼前的真人真事,话也好懂,事也好懂,这才是咱自己的剧团演咱自己的事呢”!×村干部也说:“剧团来咱村演一次戏,比咱开十天会都强,对咱帮助可大!”演员的思想也起了变化,他们说:“今天回想起来,都是怨咱过去思想不通,作法不对,要象今天这样,谁还能当戏子看咱”!
其次,东山上群众从来没见过剧团演戏,这次剧团自己背行李、幕布去了,在军老岩、圪联铺等地出演,附近二三十里地远的群众,甚至妇女抱着孩子早早地赶来坐满台底,一开戏,不是鸦雀无声,就是同声喝采,演完了一幕就高呼:“快,再来一个”!休息后,演员去吃饭,群众便在台底下吃干粮,挤的走不开路。这种群众热烈观剧的热情,是剧团演员从未见过的。所以虽然大家吃的是糠汤菜水,背上行李爬山越岭,但精神上却是说不完的愉快。
从这次出演中打破了演员们的“大剧迷”“赚钱”“当下离不了旧剧”“群众要当戏子看咱”…………等错误思想。现在大家觉得非常痛快,他们说:“咱只要把吃穿问题解决了,啥问题也没有了,快编短小精干的戏吧”!所以有这样的收获,就是由于剧团这次改为短小精悍,面向农村深入群众,深入山庄窝铺,同时即时的编写快板鼓词进行宣传,我们想这次实践证明,以上这条道路应是平顺剧团今后发展的道路。
现剧团人员精简后,原则上只有三十人,今后分为两个小型宣传队,必要时集中起来出演,这样会大大增强剧团的灵活性机动性。他们还计划喂头毛驴,一旦集中时驮东西,到村后尚可借给老乡用。用不着时,运输搞生产。并计划种些地进行农业生产,充实与建立剧团家务等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