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京城超市:咋这么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02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热点透析

  京城超市:咋这么火
施爱春
超市火爆
自1984年京华自选商场在京城第一次登场亮相,北京超市已有了十多年的芳龄。至去年底,京城各类超市计有60多家,目前纳入规划的还有五六十家,到1997年,北京的超市将突破100家,每个居民小区至少有1家超市。好火爆的北京超市!
4月3日下午5∶00在北京金台西路的宝佳超级市场,笔者看到门前停放了二三百辆自行车,宽敞的购物大厅内,明亮的光线照着琳琅满目的商品,6台收款机前站满了等待付款的顾客。据介绍,该超市营业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经营52大类12000多种商品,每日客流量在5000人次以上。
位于北京朝阳区东大桥的明珠超市连锁店,在实行超市连锁前月营业额至多在三四十万元,1994年6月超市连锁后销售额不断上升,目前月销售额已突破100万元。
超市从1984年在北京落户,1994年在北京走红,业内人士分析原因有三:一是沿海开放城市特别是上海等地超市的发展推动了北京等内地城市超市的发展;二是近两年来,北京市出台了发展超市的优惠政策;三是消费者求新求变的购物心理调动了商家开辟新的销售方式的积极性。
超在何处
超市红红火火,令百姓和大商场对后起之秀刮目相看。那么,究竟超市超在哪里?
在宝佳超市,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对笔者说:超市里的东西多,品种全,以前没见着,现在看看开阔了眼界;再一个就是选东西自由得多,要是有柜台,让营业员拿这拿那,别说营业员会不高兴,自己也觉得别扭。开架售货,看中了拿着,看不中搁着,两不相扰。一位家住附近的女士说,她们一家三口人是超市的常客,日常用品在超市就能买全了,图的是个方便。
明珠超市的一位负责人认为超市的“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格上超,便宜、廉价,商品有几千种,价格比一般商店便宜5—10%;二是购物环境上超,自由、舒适,超市中有中央空调,四季温度适宜,还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店堂明净,让顾客赏心悦目;三是管理上超,统一收款、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等,而且,日常管理是通过联网电子系统进行的。
究竟何为超市,目前国内尚无权威说法。发达国家对超市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美国的超市以自选、拥有一定数量的商品和连锁为特征。日本则把商品定价低的折扣店、廉价店之类的单店称为超市。我国的超市又有自己的特点。北京市结合国情、市情和民情,借鉴日本的经验,对超市的界定为:以经营粮、油、副食品为主,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面向工薪阶层,经营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品种在3000种以上,并经营一定面积比例的生鲜食品。北京市商委的一位同志说,要把超市办成老百姓天天离不开,顿顿离不了的大厨房。
超市之忧
超市使顾客与商品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伴随而生的商品失窃问题却扰得超市的经营者头痛。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超市的“三只手”主要瞄准易于随手携带、价值相对可观的商品行窃。有关部门前两年的一次统计表明:中国超市商品损失率在5‰至8‰左右,高于国际上3‰的标准。一些超市经营者呼吁:消费者应自重。
超市所在地区的购买力水平决定了超市的发展程度。有关人士认为,一个地区,建不建超市、建多少超市,应以当地的人口、购买力水平等为依据。目前,北京的一些商家,趁超市之热,盲目上马,到处开花,令人担忧。
软硬件的建设跟不上是北京超市发展应该注意的。在国外,超市无人售货,通过闭路电视监视营业状况,使用电子计算机算帐、收款。京城超市在这些硬件方面都具备的不多。软件方面,营业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在东城区的东华自选市场笔者买了四袋方便面要开张发票,收款员很不耐烦,斥责道,“几块钱也要开发票报销。”
尽管京城超市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的市场生命力却是显而易见的,京城超市会更加红火。(附图片)
(压题照片:张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