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越来越多的市区工业正向乡镇转移,数以万计的工人是到郊区就业还是另找接收单位?问题的产生缘由——城市工业大搬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03
第2版(经济)
专栏:

  越来越多的市区工业正向乡镇转移,数以万计的工人是到郊区就业还是另找接收单位?问题的产生缘由——
城市工业大搬家
新华社记者王言彬
在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市区,数以万计的工人遇到了一个新的选择:到郊区就业还是另外寻找接收单位?因为越来越多的市区工业企业正在向乡下转移。不少城市“老大哥”今后要坐车到郊区与他们的农民兄弟“阿乡”们一起肩并肩进厂上班了。
这一新的经济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上海。
北京、沈阳、天津、青岛、哈尔滨、武汉、重庆、广州、深圳、宁波等大中城市正在经历一次新的产业“凤凰涅槃”。各地大中城市围绕现代城市功能的建立与发挥,陆续开始了产业、产品和产权结构的调整。明天,获得新生的城市将会是怎样的?中国的工业布局又将是什么样子?
上海正在实施城市大工业向郊区的第二轮扩散。有近水楼台之地利的宝山区,捷足先登,一些大工业企业正在向这里集中落户,形成一个重要的扩散转移基地。位于祁连镇的城市工业园区,已经吸引了10项大中型扩散项目到此落户,总投资超过8亿元。上海市政府已经确定这家工业园区为市级导向性城市工业扩散基地。市区一大批工人也随同企业一起转移出在市里的“阵地”来到郊区安营扎寨。眼下,上海已经批准在郊区建立的市级工业区就有8个。
随着上海城市区域功能定位规划的逐步实施,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寻求进一步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1995年上海郊区新增的工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市新增工业产值的60%左右。
根据上海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在市中心区要大力发展中央商务区和多个中心商务区。为此,上海市正式决定实施大工业转移。在2000年前,将市中心区的2000多家工业企业,分别不同情况,有的就地改造为三产企业;有些无污染、对商业和城市建设无影响的予以保留;而大多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市场、有效益、有重点产品的企业,则要转移到郊县去发展。据上海市有关部门测算,市区每一平方米一年创造的利税,工业企业是50元,第三产业是500元。
从产业结构调整到行业结构调整到今天资产结构的调整表明,资本经营已经摆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从近两年的实践看,有关企业在转移中可以利用城乡级差地租,获得可观的支持企业大发展的资金。工业部门则可以利用大转移的机会重组产业、产品结构,推动工业发展。此外在转移过程中,也给外商和乡镇企业带来了合资合作的机会,利用他们的力量共同推动上海工业的发展。
大中城市的工业转移并不仅仅限于郊区,而且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扶持有关地区的发展。千里兰新铁路线上,去年以来出现了多年少有的盛况,一列列火车满载全国各地的纺织设备,穿越戈壁、荒漠直奔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推出了我国纺织工业“东锭西移”的首台大戏。其中上海30万纱锭正在向天山南北扩散。去年以来,上海市各有关产业部门和系统按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共推出165个项目,连同资金、技术、管理和一批有生命力的产品向外地转移。
深圳特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面临着产业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这个市陆续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耗能、污染重的企业和产品向外扩散。全市已在中西部地区投入100多亿元资金,建起了1000多家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既优化了本市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又给中西部地区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随着城区工业腾“笼”换“鸟”带来的生存空间的战略转移,退二进三、优二兴三等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城乡经济格局的新的变化,城乡经济的一体化也是必然的,这无疑会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景观。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